再造一个引望!吉利中报藏着“野心”!
愉观车市官方号 | 08-19
20620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一场眼花缭乱的造车乱局。一个造神和毁神同步着的时代,有人退出有人涌入,有人还在挣扎,有人已轻松问鼎------
变革还在继续着,但脉络越来越清晰。那些能够坚持己见、坚定信念和原则、不随波逐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理念认真造车的企业,终将会赢。
8月14日晚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股票简称:吉利汽车)发布的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非核心损益后核心归母利润达66.6亿元,同比激增102%;毛利率提升至16.4%,总现金储备达588亿元,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韧性。
这意味着,即便在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的2025年上半年,吉利依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并具备良好的财务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众所周知,当下的汽车行业面临着诸如市场饱和度提升、消费者需求变迁、技术变革日益加速以及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等诸多挑战。而在这些重大的市场挑战面前,实现业绩炸裂已属不容,更难能可贵的是:
除了中期业绩亮眼,吉利在发布会上还释放智驾发展关键信号:千里智驾潜力或超引望。其信心和底气在于吉利和千里科技双方能力的完美互补——吉利在智驾工程化、量产经验、工具链及算法上积淀深厚,而千里则强于AI大模型、前瞻技术与模型储备。二者融合后,将形成“AI大模型+量产落地”的稀缺组合,实现1+1>2的行业颠覆性优势。
加上吉利在AI、新技术、卫星等领域的全面布局,可以预见,此次中期业绩,只是吉利下一轮爆发的起点。
战略稳定,先见之明!“三大品牌、两条腿”集体发力
盘点吉利当下的销量规模的取得,与其先知先觉的战略远见和坚定的布局是分不开的。
虽然新造车势力气势汹汹而来曾扬言要颠覆燃油车,但在吉利的战略中,一边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上积极进攻,一边在传统的燃油车上坚守,坚守“三大品牌、两条腿”的发展之路。
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增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市占率首次突破10%。这其中既有新能源汽车的功劳,也有燃油车的贡献。
新能源三大品牌吉利银河、领克、极氪累计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新能源渗透率达51.5%,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而在燃油车战场上,吉利同样基本盘稳健。其中吉利中国星逆势增长,上半年国内销量47.4万辆,同比增长21%,在中国燃油乘用车中市占率达到8.7%,已连续第9年位居中国燃油车自主品牌销量第一。
这一切的落地,始于吉利一直以来的坚持。
李书福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坚称吉利不会轻易地放弃生产传统汽车。坚定表示:吉利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在智能电动化汽车产业发展方面进一步大量投入,又要在传统内燃机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坚持技术引领,持续投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定,不仅使得吉利的销量规模稳步提升,也使得其在每一条技术路线上都潜心投入开发新技术,打造出一个个爆款。
以新品牌吉利银河为例,诞生在10-20万的主流市场,兵家必争之地。不过,吉利银河却成为智能新能源市场的一匹黑马,
迅速进入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梯队”,自2023年5月首款产品银河L7上市至今,吉利银河仅仅用了24个月就达成了销量百万的目标。银河系列此前推出的星愿、E5等车型均成为爆款。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6天,大订即突破1万辆,成为细分市场冠军;星愿半年全品类销冠(半年唯一突破20万辆的单车型);5月22日,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吉利银河M9在意大利米兰首秀,为下一个百万辆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而最新上市的银河A7为例,以限时起售价8.18万元,以B级车尺寸(轴距2845mm)、2L级馈电油耗及8.18万元起售价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被业界预测为“下一个爆款”,官方宣布上市首日大定(不可退定金订单)突破1万辆,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热度。
吉利银河品牌在2025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已超64万辆,同比增长233%,7月单月销量达9.5万辆。
爆款车背后:是以价值对抗内卷的阶段性胜利
可以说,银河系列的成功极大地帮助吉利重新摸到了市场的脉搏,可以说也是吉利“以价值对抗内卷”的策略正确性的验证。
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吉利一直在造爆款车。
除了银河系列,吉利星愿稳坐中国全品类全品牌销量榜首,截至7月底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领克900连续8周稳居大型SUV市场前三,6月超越理想L9;
极氪品牌也持续向上,牢牢占据高端豪华市场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9.1万辆,同比增长3%,更在今年6月突破50万辆交付,再次刷新豪华纯电50万台下线的最快纪录,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探究爆款车背后的本质,是李书福“顺大势”而不是“赌赛道”的战略决策。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得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消费者认可的零售价格,从而扩大了利润空间;而另一方面,吉利在成本控制上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等,进一步提高了盈利能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吉利不断体现出卓越的的规模效应,为盈利的持续高速增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以最新的银河A7为例,虽然依托吉利全球化研发体系与GEA新能源专属架构,限时起售价仅为8.18万元,而公认为低价的秦DM-i和海豹06DM-i的起售价格为9.98万元。
银河A7当然不仅仅是价格优势,在产品价值上更是实现降维打击: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3,flyme auto智能舱、15.4 英寸悬浮屏等豪华配置再加上雷神AI混动2.0系统,让这款产品重新定义了10万元家轿的性能新边界。
极氪的高端化进行也在不断突围中,7月9日在乌镇举行的极氪9X技术发布会上,极氪9X以900V电混专属架构,9分钟补能300公里,侧倾近乎归零。
也正是在产品力的集中爆发之下,基于上半年的强劲销售表现,吉利汽车近日信心十足地宣布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约11%,从271万辆大幅提升至300万辆。而截至7月底,年度目标完成率已达54.9%,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技术全面布局,追赶行业顶流,吉利正在迎来更好的时刻
现在吉利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在产品上踏踏实实打造爆款车,行程规模效应,在销量上向行业顶流冲刺,并且重回行业第一的目标正在接近。
但是,从吉利一系列的布局也可以看到,吉利的“野心”不仅仅是销量规模,更是在当今新的时代下的能力和实力。做真正的强者,而不是仅仅是喧嚣的短期热闹,这也可以从吉利长期以来一系列的布局看出其意图。
在愉观车市看来:此时的吉利正在迎来更好的时刻。
一方面,吉利通过“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轻松上阵。
自从2024年9月发布的《台州宣言》明确提出了“回归一个吉利”后,吉利大刀阔斧积极推进品牌协同与资源整合,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
在完成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体系,领克并入极氪,极氪宣布私有化退市再并入吉利汽车等一系列操作后,合并半年以来,极氪与领克的技术协同覆盖电子电气架构、三电系统等领域,研发投入优化17%,管理协同增效,销管费用优化9.5% 。
同时,通过品牌协同与资源整合,吉利汽车实现了对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了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吉利该扩的扩,在AI、电气化、智能化这市场最为关注的三大技术尖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突破,加速了的跃升的步伐。
纵向对标自己,吉利实现了“传统车企”向“智能新能源+科技生态公司”跃迁。
横向对比同行,可以说吉利不仅实现销量排名的不断跃迁,在销量规模上极速追赶,更是在新业务领域跳出传统车企的桎梏,有了与智能汽车时代的顶流——华为一决高下的能力。
在AI领域,自2021年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来,吉利打造了“一网三体系”,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构建起“智能科技生态网”。今年上半年,吉利集团发布了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标志着吉利在AI领域的全面布局完成。
吉利现已拥有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模型生态+系统架构+信息安全守护的全面领先技术基座。
千里浩瀚辅助驾驶、雷神AI电混2.0、AI数字底盘、AI智能架构等全域AI技术成果已量产上车,并且吉利将是最快实现传统汽车向具身智能发展的企业,未来有望从一家车企转变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致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感、可持续成长的原生“出行智慧生命体”。
在这套技术矩阵中,“千里智驾”是智能化的中枢,也是吉利冲击智能驾驶新高地的核心抓手,不仅对标,更力争超越华为引望平台。
而其底气来自吉利与千里科技的能力互补——吉利在智驾工程化、量产经验和算法等方面有着积淀深厚,而千里科技则在AI大模型、前瞻技术与模型储备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二者融合,形成“AI大模型+量产落地”的稀缺组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不仅重塑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格局,也为旗下多品牌提供统一而强大的技术支撑。
可以预见,未来吉利不断加快其产品和技术迭代速率,更高的技术差异性和先进性,也必将反映在产品溢价和企业经营毛利中。
从长远看,吉利已经形成额一整套高投入高回报的技术投资收益模型,并且可望未来持续地通过技术投资不断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为未来长期保持并提升企业利润率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汽车狂人”正以“一个吉利”的战略定力,向着年销500万辆的野心“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