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高端访谈丨10万级首搭半固态电池,MG4主打真“平权”

1号车盟 | 11小时前

2879

半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重要技术路线,被行业默认为高端车型的溢价支撑。而拥有百年历史的MG品牌,在2025年广州车展以一款起售价不足10万的MG4,率先搭载量产半固态电池,宣告其在新能源时代的差异化突围。

带着“为什么半固态技术率先下放MG4”、“半固态电池能否成为品牌护城河”等疑问,对话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清陶动力总经理陈凯,解码MG4背后的技术突破与品牌坚守。

技术突围:从高端专属到全民共享

“MG作为新能源后发者,必须靠差异化技术支撑,不能陷入同质化竞争。”陈萃点明了MG品牌的市场竞争逻辑。在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电池热失控占比高达65%的背景下,MG4搭载的半固态电池给出了全新安全解决方案,经国家级检测机构中汽中心测试,其安全性提升超20%,部分测试标准更在行业历史最高值基础上额外提升50%。

这款半固态电池绝非概念产品:电解液占比低于5%,固态成分超95%,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极少数能量产上车的半固态技术方案。“半固态到固态之间存在技术的演进,很多的固态技术需要在半固态电池中进行使用和验证,让全固态电池更快地落地。”陈凯补充道,全固态电池短期内受技术、成本、工艺限制,将先应用于高端豪华车,因此半固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满足主流用户需求的核心选择。

技术下放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核心支撑来自上汽与清陶的深度绑定。

“上汽和清陶之间的合作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主机厂和供应商的采购关系。我们和上汽之间建立了联合研发团队,这款车型和电池立项之初就有成本目标,所以我们选择原材料的成本是可控”陈凯透露,联合研发团队从原材料选型阶段就严控成本,上汽更深度参与电池制造全流程,通过优化生产体系、提升合格率进一步降本;加之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建产能,随着MG4销量爬坡,电池成本完全可控。

针对北方用户冬季充电难、功率衰减的痛点,MG4更要实现南北平权。“12月我们会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做低温实测,不与同级车对比,而是挑战比MG4贵很多、级别更高的车型。”陈萃表示,测试将验证车辆在-15℃至-20℃环境下能正常充放电并输出完整功率,让北方用户和南方用户享受完全同等的新能源体验。

市场破局:技术+服务引领10万级市场

2025年是MG品牌成立101周年,也是MG品牌的“新能源元年”。作为从传统燃油向新能源全面转型的开局之战,必须拿出差异化王牌,才能在拥挤的赛道中突围。半固态电池作为行业公认的下一代技术,就是MG向市场证明转型决心的最佳载体。陈萃明确表示:“我希望我们第一台车,不管是十万级的对手还是客户,都要认识这个品牌。”

回溯历史,MG经典敞篷跑车MGB作为全球首款普及单体壳车身的量产跑车,前后轮均配备双摇臂独立悬挂,售价却仅为同期保时捷911的1/3至1/4,如今MG4搭载半固态电池,正是MG百年技术平权理念的延续。

当用户被尖端技术的价值吸引时,购车全流程中的实际顾虑同样是MG的关注重点。其中,提车慢成为不少潜在用户的隐忧。

对此MG从供应链优化到政策保障双管齐下:在生产端,530智趣版专门启用宁德时代电池专属产线,确保原有400公里续航版本的电池产线始终满负荷运转;在政策端,推出”购置税无忧”方案,12月28日前下订530智趣版或半固态安芯版的用户,若2025年内无法交付,品牌将全额补贴购置税差额;11月底前下订MG4全系车型的用户,若遭遇跨年交付,同样能享受购置税补贴。

渠道建设也同步跟进,为用户体验保驾护航。“MG经销商网络从8月预售时的不足300家,已扩至超400家。”陈萃透露,2026年还将引入“优中选优”的策略,重点吸纳有潜力、客户服务能力强的经销商集团,并创新网络形式,既保障覆盖广度,更确保服务质量。

品牌焕新:青春IP+全球基因激发品牌新活力

“2025年是MG新百年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心做新能源的元年,品牌需要焕发年轻活力。”邵景峰带来的IP“MOLI”,成为MG品牌101周年(101为“天使数字”,寓意百里挑一)的核心符号,不仅呼应品牌“技术平权、百里挑一”的理念,更承载着MG的“青春焕新”。

这款IP由上汽上海前瞻团队与伦敦设计中心联合打造,从IP到设计团队,都透着年轻活力,设计师是去年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欧洲赛区的应届毕业生,刚毕业一年。

MOLI也绝非单纯的视觉形象,更具备“有温度的智能交互”能力:未来可根据用户情绪给出对应反馈,支持手机自定义面部表情;还会随用户用车年限成长,实现个性化定制,成为用户用车过程中的“专属记忆载体”,后续还将推出男性、女性、成人、小孩等不同形象版本,覆盖更多用户偏好。

在全球市场,MG的品牌形象也正在重塑。邵景峰分享了海外调研的关键发现:“在伦敦的用户调研中,西方消费者已不再将中国品牌与低价低质挂钩,反而认为中国品牌是‘创新、时尚、科技’的代表。”海外用户想要大屏、智能交互这些配置,但当地品牌因成本考虑无法提供,这正是中国品牌的海外机遇。而MG兼具全球基因与中国创新,必将成为中国汽车崛起的重要力量。

未来布局:技术迭代+产品扩容

MG的技术步伐并未停止,目前已与清陶已启动优化项目,未来将在能量密度、快充速度上持续突破,陈萃明确表示:“就像磷酸铁锂电池,现在的产品和五年前、十年前同名却完全不同,密度和安全性大幅提升,我们的半固态电池也会不断进化”。

产品节奏也已清晰敲定:2026年半固态电池将陆续搭载于MG旗舰车型,且2026年底前将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每款车都有别于同质化产品的技术亮点,有的优化低温性能,有的主打高能量密度,有的强化快充体验,13款车一台都不会跳票。

对于2026年新能源政策退坡,陈萃持乐观态度:“用户买车的核心是追求更好的产品体验,不会因为补贴而妥协选择燃油车。明年新能源市场仍会增长,竞争的核心还是产品力。”随着半固态电池解决安全、低温等核心痛点,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逻辑将更稳固。

从10万级车型搭载全球首款量产半固态电池,到13款新能源车的清晰规划,再到用户导向的服务保障,在新百年里,MG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当技术不再成为价格的壁垒,MG的突围之路,或许将为新能源市场带来更具价值的竞争新生态。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