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动侧滑门、三动力可选,五菱星光730 7.3万元起售
新车新技术 | 11-14
23766
当“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一次次掷地有声的产品回应,星光730的上市,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家庭出行革命”。在10万级MPV这一红海市场中,它不只想做“性价比之王”,更试图成为“标准制定者”。

2025年深秋,中国家庭用车市场迎来一位重磅新成员——五菱星光730。从7.3万元的亲民起售价,到“一车三动力”的多元布局,从“电滑门”的越级配置,到“三排皆VIP”的空间哲学,它承载的不仅是五菱对800万用户的回应,更是对中国家庭出行方式的一次系统性重构。
回望2010年,五菱宏光以“国民神车”的姿态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人对MPV的初步认知。那时的MPV,更多被视为“工具车”——能拉货、能载人,皮实耐用是最大美德。

然而,十五年过去,中国家庭结构、出行场景、消费理念已发生深刻变迁。多孩政策下的“4+2+1”家庭模式渐成常态,跨城通勤、周末郊游、长途探亲成为高频场景。家庭用户对MPV的需求,从“能装”升级为“装得舒适”,从“能跑”进阶为“跑得安心”。
五菱星光730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再仅是“生产工具”,而是试图成为“家庭出行的全能伙伴”。其背后,是五菱对“人民需要什么”的重新解读——人民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种更从容、更安心、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传统汽车宣传习惯于堆砌参数、罗列配置,而星光730的产品逻辑,却呈现出鲜明的“体验导向”。

例如,其同级唯一的电动侧滑门,并非只为“高端感”,而是精准击中家庭出行中的两大痛点:狭窄车位开门不便带来的剐蹭风险,以及老人小孩上下车时的安全隐忧。B柱辅助拉手、低地台设计,看似细微,却是对银发族与幼童的真诚关怀。
再如“真7座不将就”的空间哲学。3331mm的内部座舱长度、1500mm的肩部宽度、第三排超1.2米的顶棚高度,这些数据背后,是“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被平等对待”的理念。第三排的“魔术翻折”设计,更是在“坐满7人”与“装载行李”之间找到了巧妙平衡,解决了“MPV第三排鸡肋”的行业通病。
在动力路线上,星光730没有陷入“非油即电”的路线之争,而是以“插混、纯电、燃油”三线并举,展现出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

插混版以1100km综合续航、5.3L/100km亏电油耗,精准覆盖了“既要长途远行,又要日常省钱”的务实家庭;纯电版凭借500km续航与20分钟快充,锁定城镇通勤与固定路线用户;燃油版则以290N·m的高扭矩与皮实耐用的特性,继续服务充电不便、兼顾家商的多人口家庭。
这种布局,不仅是对用户多元场景的覆盖,更是在行业技术路线尚未完全定型之际,一种稳健而开放的战略选择。它反映出五菱对“人民”多样性的尊重——不替用户做选择,而是给用户更多选择。

在星光730的产品体系中,安全不是配置表上的一项,而是贯穿始终的底层逻辑。
六环高强钢笼式车身、吸能盒结构、碰撞后发动机下沉技术,这些在传统宣传中常被简化为专业术语的名词,实则是构建被动安全体系的基石。而神炼电池在300万辆新能源车基数下保持“碰撞0自燃”的记录,更是在电动车安全焦虑尚未完全消散的当下,给予家庭用户最直接的心理保障。
安全,从来不是营销的噱头,而是时间的承诺。星光730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本质上是对“家庭”二字的敬畏——它承载的不是货物,是生命。
星光730所依托的,是五菱近年来在研发与制造体系上的厚积薄发。“天、灵、神”三大自主科技系列,是其技术自信的源泉;全球领先的智能岛制造体系(I²MS),则是其品质一致性的保障。

这套体系,让五菱在保持“国民价格”的同时,实现了“越级配置”的可能。它证明了一点:低成本不等于低品质,高价值不一定高价格。
在发布会现场,王祖蓝、李亚男夫妇作为“品质见证官”的现身,不仅是一场营销活动,更是一种场景印证——他们代表的,正是星光730所瞄准的“新时代家庭”:注重体验、关注细节、追求品质,同时不失务实与理性。
预售订单突破30000台,是市场对这份诚意的最直接回应。
星光730的上市,或许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中国家庭用车的“性价比”时代正在落幕,“心价比”时代已然开启。它不再仅仅满足于“代步”功能,而是致力于成为家庭情感的容器、生活场景的延伸、幸福记忆的载体。
这抹“星光”,照亮的不仅是前路,更是中国家庭出行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