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半壁江山,十万销量一骑绝尘,华为已坐上牌桌发牌
电动EV | 11-12
20528
数十个品牌,总销量超过10万辆,
其中鸿蒙智行近7万,其他模式和鸿蒙智行合砍十万销量
这数据,真的非常能打了。

•数字背后的生态力量
11 月 10 日消息,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方微博发布捷报:其合作品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创下销量新纪录,整体销量突破10万台大关。这一数字背后,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从技术尝鲜走向规模商用的重要转折。
乾崑合作内容有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云、乾崑车载光;
这些合作品牌包括阿维塔、岚图、传祺、深蓝、方程豹、东风猛士、奥迪等,华为智能汽车生态的广度正在稳步扩展。

并且,华为乾崑与车企的合作展现出灵活多样的形态,从单一部件到全栈解决方案,为不同需求的车企提供了个性化选择。
以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的合作为例,双方签署了“三智”深化合作协议。这种被行业人士称为 “多部件合作模式” 的合作中,上汽通用五菱完整主导产品定义、工程开发、生产制造及全渠道服务。
而华为则提供包括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云、乾崑车载光等在内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华为先进技术与车企自身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
这种合作模式区别于华为与其他车企的鸿蒙智行等更深度绑定的合作方式,体现了华为车BU针对不同车企需求的适配能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执行官靳玉志曾详解了华为车BU目前的对外合作模式,包括部件、单智、双智、全栈及深度全栈等。
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成为华为智能汽车生态快速扩张的有效催化剂。

•数据驱动的智能体验
华为乾崑智驾的市场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25年1-9月,华为乾崑智驾以45.2万台的装机量和27.8%的市场占有率,登顶中国辅助驾驶市场。
在豪华车细分市场,其表现更为抢眼,占有率已经超过半数,达到了惊人的52.75%。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华为乾崑智驾ADS已经迭代至第四代。
华为乾崑智驾的领先是全方位的。在整体市场中,华为乾崑智驾的装机量几乎相当于第二名与第三名的总和。
在用户体验层面,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搭载全新升级的WEWA架构,由云端的世界引擎+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构成,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70%。
安全始终是智能驾驶的核心。华为乾崑智驾ADS 4搭载的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维安全为目标。
截至目前,华为乾崑智驾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更超过300万次,为用户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守护。
鸿蒙座舱同样展现出强大的交互能力。10月,系统语音助手被唤醒次数高达3.44亿次,反映出智能交互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的高频应用。

•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华为乾崑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2025年前三季度的销量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华为乾崑智驾在中国辅助驾驶市场的领军地位。
有业内人士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2024到2025年,一批车企的负责人陆续前往深圳与华为会面,包括小鹏汽车的何小鹏、理想汽车的李想、广汽集团的冯兴亚以及长安汽车的朱华荣。
许多车企由于自身研发进度缓慢,转而寻求外部合作支持。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智能驾驶必须自己研发才可靠,如今情况已经改变。华为采用软硬件结合并自主开发全链条技术的方式,与多个品牌合作,覆盖十五万元到百万元级别的车型。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乾崑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燃油车型。2025年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全球第一款标配乾崑智能驾驶系统的燃油车型。
这打破了只有电动车才能实现智能驾驶的传统认知,表明动力形式不是关键,智能交互才是重点。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正在产生显著的数据网络效应。截至2025年10月底,乾崑的辅助驾驶已经累计行驶了58亿公里,每个月还新增6.8亿公里。这种高频使用产生的数据,成为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支撑。
行业内在谈论2026年智能驾驶市场会迎来一次大洗牌,可能最终只剩下少数几家主要玩家。这个行业的门槛已被华为通过研发投入、生态合作和用户规模提升到了新高度。

•电动EV:
破 10 万销量、智驾市占率登顶、百万级碰撞规避纪录,华为乾崑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技术商业化的成功。
鸿蒙智行的爆发式增长与多品牌的协同发力,展现了生态的强大韧性。它不仅打破了智能与动力形式的绑定认知,更将行业门槛提升至新高度。
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中,以技术为核、以生态为翼的华为乾崑,必将持续引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