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38万㎡+7000家企业!2025上海AMS藏着汽车业新信号

车尚速报 | 11-11

22723

11月26到2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要办一件大事——2025年Automechanika Shanghai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AMS)要来了。

小米SU7

最低售价:21.59万起

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

懂车分4.07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0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7.58万起 | 949辆

这届展会带着“创变•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不是简单的产品堆砌,更像一次汽车全产业链的“集体亮相”,从它的规模、板块布局到观众热度,其实都在说着当下汽车行业的真实态势。 先看规模,这届展会直接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5个展馆全用上了,面积突破38.3万平米,全球超过7000家企业要来,还有15个境外国家及地区展团,面积比去年涨了近20%。可能有人觉得“数字只是数字”,但懂行的都知道,展会规模从来不是随便扩的——背后是企业想展示新品、找合作的需求,更是整个汽车行业还在往上走的底气。

像韩国、泰国、土耳其这些展团,今年规模明显变大,阿联酋、波兰这些也带着前沿技术来,这说明中国不只是汽车大市场,更是全球产业链里的“合作枢纽”——国外企业想进来分蛋糕,国内企业也想借这个平台对接全球资源,双向奔赴的架势很明显。 再拆各个核心板块,每个板块的亮点都藏着行业趋势。先说最火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板块,今年比去年直接增长50%,近630家企业要在4万平米的空间里展示,光看这个增幅就知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已经不是“风口”,而是“主流”了。

这里面不只有核心的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还有充换电、智能底盘这些关键环节,甚至连仿真测试设备都有——说明行业已经从“能造新能源车”往“造好新能源车”升级了,连配套的测试、服务都跟上了。更有意思的是地方展团,像湖北第一次来,就带着武汉车谷、光谷的高新企业,有核心零部件方案,还有智能网联感知技术;天津的展区直接展示芯片、域控这些“大脑”级技术。这其实是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长三角、京津冀、武襄十随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链条,展团一来,就能把区域的核心实力打包展示,让国内外买家一眼看到“中国智造”的集群效应,合作效率也高多了。

部件及组件板块也有看头,3200多家企业参展,还专门设了再制造专区,这跟展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正好呼应。现在汽车行业不只是讲创新,也讲环保循环,再制造专区就是个信号——以后零部件不只是“新的好”,“翻新再用”也会是趋势,既降成本又环保。

而且这里面都是硬角色,比如德国科德宝第一次来,带的是高性能滤清器;瑞士盖瑞特的高效涡轮增压系统、奥地利米巴的摩擦材料技术,都是行业里的“硬通货”。还有博世、采埃孚这些老熟人也来,说明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升级没停过——燃油车要优化效率,新能源车要提升可靠性,这些企业都在跟着市场需求调整,整个板块的技术密度其实比往年更高了。

电气及电子系统板块也不能忽视,660家企业里,炜盛科技第一次参展就带了个“硬货”——R290冷媒泄漏传感器。别小看这个传感器,电动车的安全和环保一直是用户关心的点,冷媒泄漏不仅不环保,还可能有安全隐患,这个传感器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这其实代表了现在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力方向:不是做“可有可无”的配件,而是盯着电动车的核心需求——安全、环保、智能,专门做“解决问题”的产品。

像万安、云意电气这些品牌,也都是围绕辅助驾驶、电池管理做产品,整个板块的技术方向很明确,就是“给新能源车和智能驾驶做配套”,而且越来越精准。 诊断及修理板块的变化也很能说明问题,近800家企业参展,汉高、泰克、康士柏这些领先品牌都回来了,重点带的是新能源三电系统的维修方案。

以前这个板块主要是修燃油车的设备,现在不一样了——新能源车多了,用户怕“修不好”,维修企业怕“不会修”,这个板块正好补上了这个缺口。比如泰克带的新能源轮胎修理产品,还有能连手机的胎压传感器;汉高专门给电动车电池、电驱系统做的胶粘剂维修方案;康士柏的三电安全检测方案,都是直接针对新能源车售后的痛点。这其实是行业成熟的标志——前端造得出新能源车还不够,后端得有能修、会修的服务体系,用户才敢买,这个板块的升级,其实是在给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铺路”。

用品及改装和轮胎轮毂板块,也透着消费端的活力。用品板块近560家企业,3M、东风嘉实多这些润滑油品牌都带了适配新能源车的产品——比如针对电机润滑、电池冷却的专用油,不是再用老的燃油车配方了。改装板块更热闹,1200家企业参展,尤其是车膜品牌,恒昼、世窗、UPPF这些都来了,为什么?因为新能源车保有量上去了,车主对个性化的需求也涨了——车膜不只是好看,还能隔热、保护车漆,对电动车来说,好的隔热膜还能帮电池控温,提升续航。轮胎轮毂板块也在玩材料创新,东风车轮第一次来就带了20寸镁合金半固态轮毂,碳飞新材带碳纤维轮毂,这些材料比传统钢材轻多了——对新能源车来说,轻量化就是“减能耗、提续航”,所以企业都在材料上使劲,这也是板块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看产品,同期的90多场活动更像是“行业大脑风暴”。

有CEO峰会,全球汽车企业的高层都会来,聊的是全球商业环境和行业变革——比如以后排放标准怎么变、安全要求怎么提,这些都是决定行业方向的大事。还有智能网联论坛、电动化创新论坛,450多位嘉宾都是行业里的“懂行的”,聊的不是空话,是辅助驾驶怎么落地、智能底盘怎么升级这些实在话题。

更实用的是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把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拉到一起,比如车企需要功率半导体,当场就能对接供应商,不用再绕圈子。还有人才活动,发布人才趋势报告、对接高校成果,这说明行业不只是缺技术、缺产品,还在提前布局“缺人”的问题——从技术到人才,整个行业的生态都在往“良性循环”走。 最后看观众服务,也能感受到展会的“实用性”。线上预登记观众比去年涨了28%,海外观众里阿联酋、巴西、德国这些国家的增幅都很明显,还有260个专业观众团要来,其中80多个是境外的。这背后有免签政策的助力,但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想来找机会——专业观众团里有东风、广汽、蔚来、小米这些车企,还有合资品牌比如上汽大众、一汽丰田,他们来不是随便看看,是奔着研发、采购来的,盯着的是芯片、热管理、智能感知这些关键产品。

展会还设了“优选买家俱乐部”“汽车技术俱乐部”,帮采购商和技术人员精准对接,再加上商贸洽谈会、整零对接活动,其实是把“展览”变成了“生意场”,让企业来参展不只是“露个脸”,还能实实在在拿到订单、找到合作伙伴。 总的来说,这届Automechanika Shanghai不只是一场展会,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汽车行业的现在,也透出了未来的方向。规模扩容是行业信心,板块升级是技术趋势,活动和服务是协同效率,不管是国内企业想升级、还是国外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这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平台。11月底的上海,这场展会大概率会成为今年汽车行业的一个“关键点”——让创新技术落地,让产业链上下游牵手,推着整个行业往“创变、融合、可持续”的方向走,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