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甩锅还是喊冤?马斯克称有中国车企阻挠FSD落地

车驰神往 | 10-24

22174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一番言论在汽车行业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今年5月接受CNBC采访时,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每当我们发布FSD新版本时,我们必须获得增额批准,我们确实必须与试图阻挠我们的其他中国车企博弈。”这段不足40秒的采访片段在沉寂数月后,近日被重新翻炒,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一表态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两个极为敏感的神经:一是特斯拉与中国本土车企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关系;二是特斯拉FSD系统在中国市场推进缓慢背后的复杂原因。马斯克的言论指向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是否正遭遇着来自同行的“隐形”阻击?

深入观察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一些值得玩味的现象。根据市场数据,2025年1-9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606,364辆,同比下降10.27%,市场份额从2020年15%的峰值持续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7.6%。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2025年1-9月累计销量达254万辆,市场份额高达28.7%,而零跑、小鹏、小米等新兴品牌也纷纷突破月销4万辆的大关。

特斯拉FSD在中国的推进情况更是引人关注。当北美少量车主已开始试用FSD V14.2版本时,中国购买了FSD功能的特斯拉车主,部分还停留在FSD V13.2.9,部分甚至还未接收到FSD的推送。这种明显的版本差距,自然引发了用户的不满和质疑。花了五、六万元购买FSD的中国消费者不禁要问:为何他们无法同步体验到特斯拉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面对这一问题,马斯克将原因部分归咎于中国车企的阻挠。但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一表述复杂。从政策层面看,今年2月25日,也就是FSD入华的同一天,中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车企对车辆进行OTA升级时,需向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备案,辅助驾驶能力升级需要获得许可后方可实施。这一政策对所有在中国市场运营的车企都一视同仁,并非单独针对特斯拉。

技术层面上,FSD在中国面临独特的挑战。特斯拉采用的纯视觉方案在中国复杂的道路环境下确实遇到了适应性问题。有测试报告将FSD V13.2.6评价为“一个初来乍到的老司机”,肯定其处理复杂路况时胆大心细的特点,同时指出它作为“老外”对中国交规理解不足,容易在这方面犯错。而数据合规性则是另一个棘手问题。尽管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已实现数据本地化存储,但FSD算法的核心训练仍依赖美国团队的全球数据池优化,这种“算法在美国,数据在中国”的模式,与中国《数据安全法》“数据不出境”的原则存在冲突。

从这个角度看,马斯克的“阻挠说”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中国本土车企如华为、小鹏、蔚来等在自动驾驶领域都有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成果,它们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与特斯拉展开较量,而非依靠“使绊子”来获取优势。事实上,中国对自动驾驶技术采取的严格审批和监管流程,主要是出于对公共安全的负责,这一点从FSD在美国涉及的多起事故和诉讼中可以得到印证。

进一步观察特斯拉与中国市场的关系,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中国员工曾多次向美国总部反馈产品与中国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建议搭载更多的智能手机软件和本地应用程序,但这些反馈最终以“娱乐和本土化不是优先事项”被拒绝,石沉大海。这种全球统一产品策略与中国本地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能也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的内在原因之一。

回顾历史,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过去,特斯拉被视为一条激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国内车企曾一度将其作为共同的竞争目标和学习对象。但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产品的持续迭代,特斯拉的光环逐渐减弱,中国车企们的竞争焦点也开始从一致对外转向了内部竞争。

主编点评

归根结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技术崇拜”转向了“实用主义”。在这个全新的竞争阶段,没有企业能够仅凭品牌光环就获得市场通行证。特斯拉与中国车企之间的这场博弈,最终胜负将取决于谁更能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谁更能适应中国的法规环境,谁更能提供安全、智能、高效的驾驶体验。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