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 车企“吹牛病”的病根:不是爱说大话,是资本在催命?
驾值观 | 10-22
20789
老车主们该发现了,现在车企发布会堪比“选秀现场”:张口就是“三年销冠”,闭口要“颠覆行业”,但转身可能就曝出续航虚标、售后缩水。这可不是简单的“爱吹牛”,背后藏着行业转型期的深层病灶。

车企的“大话成瘾”本质是“焦虑转移”。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涨了40%,但真正盈利的车企不足三成。就像小饭馆没客流就喊“全城最好吃”,车企拿不出过硬技术,就靠口号吸引资本和消费者。某新势力去年喊出“年产百万辆”,结果全年只交付12万辆,售后网点还没铺满,车主维权得跨三个城市。
过去燃油车时代靠规模赚快钱,现在切换到“新四化”,本得像老中医熬药——慢火出药效,但资本容不得慢。有车企高管私下说:“不把目标喊到天上去,投资人第二天就撤资。”这种“被逼着跑步”的结果,就是把研发经费省下来做营销,车主买到的自然是“口号大于体验”的产品。
这和咱们买车用车太相关了:选车别被“未来承诺”忽悠,要看当下的实锤——研发投入占比多少?售后网点有多少?某合资品牌当年不喊口号,默默升级品控,三年后保值率比同级别高15%。毕竟车是开三五年的物件,不是听一两年的口号。
有人说“新势力就得敢做梦”,也有人骂“吹牛就是欺骗消费者”。你选车时,会给喊口号的车企一次机会吗?还是坚信“靠谱比嗓门大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