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京东要卖的,并不是车!

轰Party | 22小时前

9309

当电商行业流量红利逐渐见顶,传统业务增长抵达天花板,京东卖车这件事变得极为合理。广汽埃安提供整车,宁德时代提供“巧克力”换电模块,京东负责独家卖车,虽然是三方联合,但京东并未直接涉及制造环节,而是以轻资产的形式,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

从外卖大战、猛攻酒旅、京东折扣超市加速开店、入局咖啡赛道,到如今的汽车业务,透露出京东的增长压力。电商“瓶颈期”大背景之下,京东亟需寻找一个“第二增长曲线”来支撑未来的市值和投资者信心,而体量庞大的汽车后市场与智能出行生态,无疑是不错的“试验田”。

将新零售渠道模式的探索,“落子”在汽车行业,京东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01亟需破冰的巨头

这两年的电商市场,疲软状态明显。传统的3C、家电等核心品类增长逐渐放缓,即便是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也开始进入“瓶颈期”。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2023年,京东集团营收增速分别约为29.28%、27.59%、9.95%、3.67%,呈现三连降趋势。2024年全年营收为11588亿元,同比增长6.8%,虽较2023年有所提升,但仍低于2022年的9.95%增速。而2024年京东零售营收增速降至5.1%,较2021年的27.6%也属于断崖式下滑。

作为当下电商几巨头之一,虽然这样的变化在短期内并不会动摇京东的地位,但京东用户年均消费频次从2019年的5.7次下降至2024年的3.2次;2025年第二季度,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跌幅超50%等数据,无一不意味着用户对京东的依赖度正在降低。

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京东之前做的一些新业务拓展,效果并没有那么尽如人意。如此来看,京东想要保持行业竞争力,就必须得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毕竟,现在电商的发展形势严峻,没人敢“坐吃山空”。不过,业务增长点不能随随便便选,每一次“试错”背后往往都是一笔笔巨额成本,所以,选择什么行业做拓展,就非常重要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汽车后市场规模更是被普遍看好,有人预计2027年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规模将突破3.9万亿元,平均年增速达25%。从市场规模来看,庞大的汽车市场,对寻求增量的京东而言,吸引力巨大。

02京东的深谋远虑

把目光聚焦在汽车业务上,是增长压力下必须要做的尝试,但与诸多“病急乱投医”的企业有所不同,这一次京东的探索暗藏着刘强东的深谋远虑。京东卖车看似和自身现有业务“割裂”,实则是一盘与现有业务生态深度协同的大棋。一方面,京东拥有超过5.8亿的活跃用户,而且这些用户群体经过多年培养,已经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与线上消费习惯,这就为其切入汽车新零售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京东在电商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分析、全渠道运营等能力,具有融会贯通的有利条件。

从线上生态来看,京东旗下的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京东科技等业务早已成熟,将这些灵活应用到汽车这一复杂品类中相对简单。比如,在京东商城APP中,用户可以轻松浏览汽车车型、查看配置参数、对比价格,同时还能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直观了解汽车的外观、内饰与性能,提升用户的购车体验。同时,京东金融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车贷服务,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实现快速审批、低息放贷,降低购车门槛。据京东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其平台办理车贷的用户中,审批通过率达85%,平均放款时间仅为2小时。

另外,京东的供应链优势也可以在卖车业务中得以体现,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然后集中采购,规模化销售,进而降低采购成本与销售价格,这些让传统车企“头疼”的事,对京东来说,都是小意思。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与车企和电池供应商的合作,京东要在汽车市场分一部分“蛋糕”,并没有那么难。

当然,“卖车”不是京东的终极目标,刘强东想要的恐怕一直都不是简单的业绩增量。表面上,京东养车之前的成绩一般,京东需要为这一业务进一步导流,从而实现业绩增长,这算是一种“盘活”方式。但如果往深了想一想,刘强东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构建“车生态”的全周期价值闭环,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或许才是京东探索汽车新零售渠道的最终目的。虽然在电商平台买车不是主流,但买车其实和家电、家居、保险等存在高度关联性,如果京东打通"买车-车品-养护-换购"的全周期服务,那么消费场景将会进一步补全。

补全之外,京东的消费场景也能因此不断生长。今年5月,京东注册了“Joyrobotaxi”商标,这被视为京东正式进军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并计划将Robotaxi车内空间转化为“移动电商终端”,实现“线上下单、车内取货”的即时零售闭环。再加上京东在AI、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储备,这也能让京东轻松关联未来自动驾驶物流场景。看得出来,京东早已为构建一个全新消费场景做了万全准备。

从竞争力角度来看,京东是以供应链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3C、家居等领域现在增量有限,把目光放在汽车后市场,可以延伸供应链价值边界,等于比其他电商平台多了一个大“筹码”。一旦将目前高度分散的汽车维修保养市场有效整合,京东就很可能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服务流量的聚合者。换句话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到的利益往往都是巨大的。这样的利益驱使,值得京东去投入。

03壁垒需要考虑在内

理论上来说,京东将新零售渠道的“落点”放在汽车领域,有一定的成功率。广汽和宁德时代,包括长安汽车的加入,至少能证明一点:大家还是比较看好京东卖车。否则,同样寻求增长曲线的车企,不会盲目在渠道布局上“站队”。不过,汽车行业的复杂性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是极高的业务壁垒。

要知道,汽车销售的线下体验与服务壁垒不是一般的高,即便京东已经布局了大量线下门店,但想用线上场景和传统4S店成熟的线下服务体系PK,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汽车作为高价值商品,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对线下体验的需求也很高,这对京东线下门店的布局密度与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怎么说也是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东西,不可能浏览几个页面,往购物车一加就搞定了。

另外,京东养车的市场占比有限,一直未能突围,其与途虎养车等对手之间的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折射出后汽车市场的“入场”难度。后汽车市场体量巨大是事实,但传统4S店,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皆有参与,并且存在品牌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配件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当下格局和形势很难扭转。

不管怎么说,拓展新零售渠道,这些都是京东必须跨越的障碍。和车企、电池供应商联合,对于京东来说也是第一次。如果这次尝试成功,应该还会有更多车企加入。所以说,京东卖车,难则难矣,但只要把影响力做起来,长远利益还是非常可观。

04结语

提升高净值用户的平台粘性,创造新场景,这背后暗藏的用户终身价值,带动周边消费,形成各业务之间的反哺关系,才是真正的“大鱼”。说白了,京东要卖的不是“车”本身,而是“生态价值”。当然,理论基础与实践有可能差着十万八千里,只能说,通过新零售渠道模式,在汽车这种高价值、长产业链品类中寻求另一个增长曲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行业壁垒、市场竞争、整合难度也会为其带来一定的“失败率”。这到底是不是京东破解自身增长瓶颈的新路径,刘强东的“野心”是否能达成,现在去下定论还言之过早。至于未来走向如何,相信不久之后,市场就会给出反馈。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