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谁“急”了?

轰Party | 10-14

21813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即将减半,车企扎堆上新,一瞬间,整个车圈几乎全员戒备。看得出来,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行业竞争形势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厮杀”。这也意味着,一个月上新七八十款新车,并不是政策变化之下简单的连锁反应,大家着急赶这最后一班车,背后既有车企对政策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微妙权衡,又隐藏着对未来发展的诸多焦虑。

各大车企纷纷加快新车推出节奏,一场无声的战役就此打响。当车企们没了政策“庇护”,行业竞争很快就会正式进入“拼刺刀”阶段,如何在这场毫无“捷径”的博弈中获得更大胜算,是整个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01微妙权衡

即将到来的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挑动着车企本就紧张的神经。即便没人把“门店到期,清仓甩卖”的获客策略摆到台面上来说,但“扎堆上新”的行业动态已然暴露出各家车企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焦灼情绪。当然,大家着急推新车,2025年目标冲刺压力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只不过,冲刺年年都有,这并不足以让那么多车企集体“备战”。这么来看,真相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存量厮杀”遇上“政策窗口期”,获客难度增加,车企不得不在政策与市场之间进行权衡。

而这种权衡也不难理解,购置税减半看似增加的是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实际上戳中的却是一众车企。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当购置税减半时,消费者的购车成本相对增加,一款售价20万元的家用轿车就需要额外支付一万元左右的购置税。现在汽车消费者本就对价格极为敏感,这其中的购置税差价甚至可能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转折点。到时候,车企想要笼络这部分用户,大概率需要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将这部分政策带来的差额自行消化。于是,如何在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真正到来之前,快速笼络用户,就成了当下车企的重中之重。

从汽车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消息放出来了,没人知道车企是否会因此提高车辆定价。所以,存在焦灼情绪的不止是车企,大多本就有购车计划的汽车消费者,也可能会因为这一政策变化,提前做出购车决策。换句话来说,当下不管是对于车企还是对于汽车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空档期”。前者需要提前“备粮”,抓住大量释放的购车需求;后者需要提前决策,避免明年购车成本增加的风险。

当中国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存量市场的竞争一定是无比残酷的。换个角度来看,政策变化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契机。如果权衡得当,在这个时候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那么,2025年接下来的几个月,很可能就是车企实现销量突围的关键时期。

02残酷博弈

“政策窗口期过后,被提前透支的消费需求将导致2026年第一季度市场需求出现断崖式下滑。”9月27日,2025世界新能源车大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对未来的看法几乎道出了大多车企的担忧。

扎堆上新看似“热闹”,实则暗藏残酷现状。懂得都懂,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僧多粥少”,眼前的“需求繁荣”也不过是政策变化之前的“条件反射”。当这部分需求消耗殆尽,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很可能会更加残酷。回顾过去的9月,上汽、东风、长安等国有上市车企集团,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上市车企巨头,以及蔚来、小鹏、理想、零跑、鸿蒙智行等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在疯狂地进行新产品的战略投送。而残酷的是,这种基于政策窗口期的“需求透支”,背后还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这部分消费需求被提前透支以后,接下来的2026年,乃至于更长远的未来,该怎么办?

目前来看,随着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实施,行业竞争一定会逐渐向市场化竞争倾斜。江苏、广西等多地置换补贴陆续暂停,汽车“两新”政策2026年将何去何从,一直没有定论…… 这也预示着新能源购置税政策退坡大概率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的最新一轮稳增长工作方案曾提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3%;不少主流车企高层也认为“淘汰赛”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此背景之下,一旦新能源汽车离开被政策扶持的“温室”,技术升级和产品差异化将成为车企制胜的关键武器,接下来的汽车行业,很快会进入到真正的“拼刺刀”阶段。再说的“露骨”一些,当政策完全退坡,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必然会加速洗牌,依靠政策红利生存的企业空间被彻底挤压,这场博弈毫无“捷径”可言。

03纷争开始

纷争开始,未来谁能取胜,看的是谁的“刺刀”更亮更锋利。毕竟,在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推动下,品牌塑造和市场份额的争夺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而这两项恰恰是最难把握的竞争维度。品牌的建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投入,包括产品质量的提升、售后服务的优化以及品牌传播的强化。市场份额的争夺则需要车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如果进一步“拆解”,要在这两个维度形成竞争力,需要车企在产品、技术、服务、营销等多方面持续布局。说白了,这是一个持续输出的过程,难度是高了一些,但好处是,将会淘汰掉一批浑水摸鱼的“东郭先生”,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驱逐劣币”行动的升级。

局势逐渐明朗是好事,不过,在政策温室里呵护已久的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同一水平线竞争,也让不少人为之担忧。目前来看,不同车企在市场竞争中“段位”不同,的确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主流车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坚挺。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的技术门槛估计会进一步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的纯电动续驶里程门槛或从43公里大幅提升至100公里,纯电动乘用车的百公里电能消耗量要求也会更加严格。这一政策导向可以促使车企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对于本就有不错实力的一批车企来说,反而有一定的助益。另一部分竞争力较弱的车企,或许会因此遭遇更大挑战,一旦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跟不上,很容易成为行业发展的“弃子”。

值得注意的是,乐观情绪之外,考验依然存在。在政策优势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愈发凸显。这意味着大家都需要拿出更具差异化的东西。在燃油份额依旧占比较大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更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布局、服务能力等,在产品力上俘获更多用户心智。目前来看,扎堆出现的新车,已经让大家提前感受到了紧迫感。有人打通合作路线,大力提升智能水平;有人展现产品布局能力,持续展现品牌力;有人大玩技术创新,希望提前且快速抢占市场……“政策窗口期”大家反应不一,只能说,市场变化迅速,竞争对手可能随时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我们所看到的这几十款新车,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好戏”很快就会拉开帷幕。

04结语

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不过是一个引子,车企抢滩新车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竞争之下,成本与价格的艰难权衡、技术升级与产品差异化的激烈竞速以及品牌塑造与市场份额的残酷角逐。“拼刺刀”的时代里,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车企来说,深刻理解政策导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是得以在未来的市场化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核心所在。至于未来将如何,没人能在这个时候下定论。不过,汽车行业过往的“捷径”太多,“价格战”搅浑的水需要被净化。回归“正题”或许存在阵痛,但于行业而言,始终都是一件好事。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