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小米要求提前交尾款,合规吗?我们该怎么做?

电动EV | 21小时前

8857

就离谱!车还没造,小米竟然要求车主提前付清尾款,否则延期排产?这是近期不少车主的发声。

事情是这样的,在8月初,多位小米SU7和SU7 Ultra准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声:车辆尚在排产阶段(最长等待周期达41周),却突然收到小米交付顾问通知,要求7天内结清20万-50余万不等的尾款,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

例如一位新疆用户因申请延迟提车,被要求30天内支付尾款“锁定排产”,否则定金作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出现呢?咱们从小米官方的回复,以及法律角度来分析看看。

官方回应:仅针对特殊情况的用户

首先,小米官方对于未收车先结清尾款事件是这样回应的:这一操作仅针对特殊情况的用户,比如曾提出延迟交付、提车风险较高的,像办理金融分期时配合度低或流露过不想提车想法的。

也有网友猜测,小米这么做,或许是在清理黄牛囤积的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及的主要是小米SU7和SU7 Ultra的准车主,而目前这两款车的排产周期已达38~41周。

为此,有人翻出小米的购车协议,发现其中还真就找着这么水灵灵的一条,上面约定了如果通知付款就要在七天之内付清,否则视为违约。

但不少人有疑问:行业内的购车合同,通常不是等车辆下线或到店后再付款吗?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

那小米为啥要这么做呢?

其实听了一些车主放出的电话录音,就能明白小米的用意,并非故意为难车主。最近汽车弃购率走高,部分准车主发现,比起提车后因二手车行情不佳而亏更多钱,不如直接放弃提车,只损失定金更划算。可一旦车辆生产出来却没人提,小米就得承担大笔损失。

另外,据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有两种情况会要求提前支付尾款。一种是客户主动要求延迟排产,车辆即将下线时客户希望推迟提车时间,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要求客户缴纳一笔约2万至3万元的保证金,这笔钱会存入监管账户,车辆将重新安排生产计划。

要是客户最终放弃购车,保证金可原路退回,但定金按规则不退还。另一种情形是评估客户的提车意愿风险较高,比如交付方提前一个月联系客户办理金融分期等必要手续时,客户拒不配合;或者客户在官方交流群或其他渠道流露出不想要车的意向。

这些迹象都可能促使交付方要求客户提前支付尾款或1万到2万元的首付,以确认客户的真实购车意图,以此降低风险。

法律角度合规吗?

从法律角度来看,小米的这波操作是否合规呢?对此网络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是认为小米的做法合规。

因为最初的购车协议就是这么约定,并且说道:谁让你们付定金的时候不好好看看购车协议呢,总不能这份协议是他们后改的吧。随即还得佩服小米法务的工作水平,从一开始就能够做到未雨绸缪。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微信公众号2024年5月1日发文截图

第二种呢,则是认为小米的做法偏离了正常的交易习惯,有违公平原则。

有律师认为,小米汽车要求在车辆排产阶段就支付尾款,明显偏离了正常的交易习惯。绝大多数车企都允许消费者在验车后或者车辆交付时支付尾款,小米汽车的购买协议改变了常规交易流程,将更多风险和责任强加给消费者,有违公平原则。

而且,小米汽车购车协议中关于“余款支付”的相关条款涉嫌“霸王条款”。因为该条款单方面扩大了车企权利,明显加重了消费者资金风险,可能会被认定为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

这些车主该怎么做?

如果车主们接到了这样的付款通知,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建议车主们先和小米汽车方面进行友好协商,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比如要求明确具体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后再支付尾款。

要是强行拒绝支付尾款,可能会面临定金被没收的风险。其次,如果协商不成,车主们可以向1234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投诉反映。

另外,若小米汽车的行为导致订单被取消、交付时间再次延迟,车主们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上甚至还爆出假结婚来退押金的,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类似事件还有很多

其实,这种提前支付尾款的情况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买期房。为了缓解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先交钱再开发的期房很常见。

不过,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让开发商卷款跑路,首付和全款都不会直接付给开发商,而是要支付到第三方的监管账户里,而且全款要等到房屋封顶再支付。即便如此,前几年还是出现了不少钱房两空的现象。

对于买车来说,目前还没有像期房那样的资金监管和封顶付款保障措施。虽然像小米这种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不至于卷款跑路,但如果这种做法被大量同行效仿,那就很难保证不会有车企在经营困难时选择冒险了。

所以,这种现象需要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提前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电动EV:

这场小米尾款之争暴露出新能源汽车热销背后的交付痛点。当排产周期拉长、市场行情波动,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纽带更需细心维护。

小米的做法虽有合同依据,但偏离行业常规的操作,容易引发"店大欺客"的联想。对于消费者而言,提前付款意味着资金风险前移;对企业来说,过度强调自身权益可能损伤品牌口碑。

或许,参考期房监管模式建立购车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才能让双方在漫长的等待中都吃下一颗定心丸,这既需要企业的自觉,更呼唤行业监管的及时补位。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品牌资讯
更多 >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