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解码鑫源背后的制造业价值链
汽车白话 | 08-13
19020
近日,一纸公告震动汽车产业链——重庆丰华股份更名为“重庆鑫源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次更名标志着东方鑫源集团董事长龚大兴,经过近三十年的经营,其构建的产业布局在资本市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从中学教师到如今规模制造集团的掌舵者,这位作风务实的实业家,正完成其事业发展的又一次关键跨越。
时间回到2024年8月,龚大兴控制的东方鑫源集团以7.45亿元获得丰华股份29.99%控股权。三个月后,鑫源农机51%股份,无偿赠送给丰华股份,其战略意图逐渐清晰——这家年营收可观的农机企业(约为丰华原营收的三倍),不仅提振了股价,更揭示了龚大兴整合资源的思路。
有分析师指出:“农机板块是重要一步,更深层的目的是融合丰华积累二十年的镁合金压铸技术与鑫源整车制造能力,构建从材料到整车的技术体系。”
龚大兴的这份信心,源于近三十年来打下的产业基础。
1997年,26岁的中学教师龚大兴辞职创业,以7000元起步,在重庆摩托车配件市场创新性地推行“先拿货、售出再付款”的模式;当组装的第一辆摩托车下线时,少有人预见这位创业者会将目光投向海外。1999年,鑫源摩托在越南市场取得显著进展,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中国机车出海的重要力量。
“别人关注存量竞争,我更关注增量需求。”龚大兴的这一理念在2005年再次得到印证——当大型企业忽视丘陵地区农机需求时,他带领团队研发出能适应陡坡的微耕机,其小型收割机、微耕机产品销量和市占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球前三的地位。
2007年,龚大兴进入汽车领域,其技术攻坚的坚持促成了首年销量过万辆的金杯微车项目。
2014年,鑫源集团收购了意大利品牌SWM,不仅获得了设计中心与越野技术专利,也为乘用车发展奠定了基础。次年建设的重庆涪陵汽车智造基地占地1704亩、总投资45亿元,引进了经验丰富的质量管理专家,确立了高标准的生产要求。龚大兴当时表示,坚持高标准是核心原则。虽然重庆汽车产能已相当庞大,但他认为,凭借差异化优势,依然大有可为。
如今,鑫源集团已形成涵盖汽车、高端摩托车、农机通机、智慧出行+融资租赁的多元业务平台,在全球拥有多个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包括重庆涪陵、重庆高新区、越南、意大利等地,以及新加坡公司。其产品行销全球150余个国家,全球网点超2000个。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面临挑战。而镁合金技术,正是龚大兴寻求突破的关键方向。
镁合金轻量化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功率密度,改善车辆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并优化车辆配重,提升驾驶体验。利用丰华股份成熟的镁铝合金压铸工艺,打通从材料到整车的技术链条,是龚大兴布局的重点。
教师出身的龚大兴,常将创业比作“400米赛跑”,并以“现在可能只跑了100米”自勉。两条准则贯穿其商业实践:一是持续投入关键技术领域,从收购SWM到布局镁合金技术皆是如此;二是坚持“不以牺牲质量换取规模,诚信重于利润”,当内部对收购丰华股份的风险有疑虑时,他强调:老老实实造车固然安稳,但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才是对中国制造的真贡献。
正因为如此,在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龚大兴才会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而重庆仅3位企业家上榜。
汽车渝评
回顾龚大兴近三十年的创业历程,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颇有呼应——1990年代以创新模式开拓摩托车海外市场;2000年代以需求洞察推动农机全球化;2020年代则深化技术布局,借助资本力量整合材料与制造优势。当市场热点快速切换时,这位创业者选择长期投入产业基础建设。其未来的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