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价7.38万起 全新MG4的降维打击、是认真的
引擎 | 08-07
23133
电车越卷,A级越乱。
但你有没有发现,整个10万级纯电市场,看起来花样不少,本质却在反复复刻:差不多的芯片,差不多的空间,差不多的电池,连UI和语音助手的脾气都像一个妈生的。
直到MG4来了,8月5日,全新MG4公布预售价格:7.38万-10.58万元,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辆车,那就是在一个以“够用”作为上限的价格区间,MG却给了一台“不讲道理的卷王”。
MG4不是在比谁配置多,它是在让“配置”这个词重新有意义,比如车机系统,别人都在想着兼容谁、限制谁、卡顿就卡顿了吧,MG4干脆直接把OPPO智行搬了过来,全面接轨苹果、华为、安卓,谁来都能用。高通8155芯片压阵,UI操作跟手机一样丝滑,该有的都有,不该下放的,它也给你塞进来了。
车和手机的界限,就此消失了,你说这是OPPO做车,还是MG做手机?都对,你以为这是联名,其实这是一次品牌哲学的合流——开放生态,比封闭垂直更有未来。
但真正的底气,不在这些“看得见”的地方,而在那些你不注意的地方——比如材料,比如结构,比如热管理系统。
MG4的一体式热管理不是为了发明而发明,而是从实际使用角度去破解那个新能源车最难搞定的“三角困局”:想保暖就得多耗电,想高效就得牺牲舒适,想稳定就得接受冬天掉电。MG没有选边站,而是用一套自主材料和系统,把这三角稳稳撑住,热车状态下低温续航达成率能打到75%,光这一个数据,就已经把许多20万级车型按在地上了。
你可能没注意,那块电池也不是一般货色——半固态电池,终于不是只在PPT里出现的概念了。MG4直接上车,而且不是“试装样车”那种作秀级别,而是真正批量可交付,穿刺不冒烟,低温性能提升明显,在安全和稳定上,不再是玄学,也不靠宣传片,而是一次技术真刀实枪的兑现。
再看车身结构,MG4用了同级唯一的CTB车身电池一体化平台,车身刚性远超同价位,这不是谁抄谁的问题,因为很多对手连“CTB”这件事都没机会考虑——成本不允许,平台不兼容。MG4用这种结构把空间榨到了极致,得房率能逼近B级车的水准,还顺带做出了三层魔术后备厢,直接解决了两厢电车最难的装载问题。
很多人以为MG4是“为年轻人而来”的,但你真正研究过后会发现,它其实是给“需要一台正经代步工具的人”造的——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第一次买电车,还是想换更高级的老用户。柔光镜、隐私玻璃、亲肤材质这些贴心细节,你能在车里摸得着;CTB结构、电池安全、AI补盲这些硬实力,你在用车时感受得出来,它没有把你当成一个追新猎奇的网红,而是把你当成一个日常要用车的活人。
这才是降维打击的核心:你还在拼局部,它已经重构全局。
电车内卷的尽头是什么?可能不是续航、配置或者加速数据的比拼,而是像MG4这样,从架构到底盘、从交互到材料,全方位完成一次从上而下的技术下放和体验重构。
MG4不是一台新电车,它是新能源10万级市场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