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3分钟20万”,才是小米YU7最天才的营销创意

驾仕派 | 07-04

18416

最近汽车圈被小米YU7刷屏,全网关于这款“现象级爆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解读,驾仕派也不例外,自其上市起已经连续推送多篇文章,从产品、技术等不同维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但在这些讨论之外,我们觉得关于这款车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角度,那就是小米背后的营销哲学,尤其是“3分钟大定20万”这一惊人的数据,其意义不仅仅只是数据本身,背后还蕴含着雷军及小米的财富密码和商业智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的灵感和核心内容源自最新一期的《驾仕说》节目,也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的精彩内容。

01

“3分钟20万”不只是一个数字

25万元起步的小米YU7,用“3分钟20万”的大定成绩在汽车圈掀起一场认知地震。这一数字不仅没人能想到,也将注定载入中国汽车行业的史册,从来没有一款新车能做到这个程度,即便是小米自己,估计也很难超越这个成就——小米SU7曾经的大定记录是“27分钟5万”,在小米YU7的新纪录面前似乎就“不值一提”了。

然而,“3分钟2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还蕴藏小米独特的营销哲学,是典型的雷氏营销的体现。

那么,雷军的营销哲学到底是什么?正如驾仕派Jackie在节目所言:“雷军的营销本质上就是把互联网口碑做在前面,将整个营销传播直接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

这种方式的核心是通过制造流量和口碑,快速积累品牌热度。这一点,在小米YU7的营销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品牌营销的本质是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小米YU7利用“3分钟20万”的大定数据,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了一个种子,进而引发市场一连串的化学反应。

与传统车企的大定不同,小米重新定义了“大定”这一概念。传统车企的大定是定金,通常是不可退,并且配置无法修改。而小米的大定虽然也是定金,但更像是订金,在7天内可修改配置或取消订单, 7天后才会自动锁单,定金不可退、配置不可修改。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区别,人们看到“3分钟20万”的数据时,往往会自然认为这款车非常火爆,这种想法会帮助小米汽车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强化“小米汽车=热销”的消费者心智。

从小米SU7,到SU7 Ultra,再到如今的YU7,可以看到,雷军的营销手法没有变过。每一次的大定数据不仅是销量的体现,更是在消费者心中不断深化这一标签和心智的过程,通过这种巧妙的营销手段,持续给消费者形成正面暗示。

而这一营销手法之所以成功,与当下的传播环境息息相关。驾仕派在之前谈比亚迪营销打法的文章中分析过这一现象:

在一个被短视频和“三秒反转”剧情喂饱的时代——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在一个讲求效率、迫切需要答案的时代,有能力去下断言,不是企业营销手艺的高低,而是广大群众的普遍需求。

比亚迪非常擅长这种营销打法,比如,比亚迪的秦L+和海豹06的上市打下了两个标签——“油耗进入2时代”和“满油满电续航超2000公里”;“双宋上市”又打下两个标签——“油耗进入3时代”和“续航超过1500公里”,这两次营销都迅速让消费者捕捉到产品的核心优势,抓住了市场焦点。

02

小米YU7成为了一个理财产品

除了造热度,“3分钟20万”的大定成绩还让小米YU7从一款普通的汽车产品,“进化”为具备投资属性的理财产品,成为和LABUBU一样的消费投资品。

驾仕派查姐指出,小米YU7的热销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财思维。“如果花这几千块钱去锁个单,最后我不仅不亏,而且我甚至没准还能挣的话,那可不削尖脑袋去定这个车。”这种消费行为,实际上已经被消费者赋予了投资的属性。

事实上,YU7不仅仅吸引了小米粉丝及潜在的购车用户,还吸引了那些原本并不打算购车的消费者。就比如,小米YU7上市当晚,我身边也有几位并不打算买车的朋友也准备凑热闹下定,尤其是与YU7同时发布、今年限量10台的小米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在他们口中更是“抢到就是赚到”。

这种情况在小米SU7和SU7 Ultra的上市时就已经出现过,在二手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转让订单,而且小米SU7和SU7 Ultra首批车主还能通过将新车出租来获取不菲的收益,进一步加深了小米YU7作为“理财产品”的属性。

这些案例,都会让消费者觉得第一时间抢购小米汽车的订单有利可图,这跟智能手机行业的黄牛抢购苹果、华为等新机再转手获利是一个道理。

这种营销策略,其实就是利用了“稀缺营销”与“社会认同”两大心理学原理。

其中“稀缺营销”指的是,企业通过饥饿营销,制造供不应求的局面,让消费者产生焦虑感,迫使他们快速做出购买决策。这种情绪驱动的购买行为,有时候甚至超越了理性的消费决策,成为推动销量的关键因素。

“社会认同”则是指大众的从众心理,消费者看到身边的朋友或者网上的其他人纷纷下单,特别是小米迅速公布“3分钟20万”的大定数据,会加深这个车非常抢手的印象,进而产生“如果大家都在做,那一定是对的”的从众心理,进一步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

而且这也会给小米车主带来更多的情绪价值,因为产品关注度、讨论度高,在路上能获得很高的回头率。

小米的这一营销模式,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消费行为,即消费者不仅是在买车,更是在进行一笔投资,这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应该尚属首次。

03

网红店的营销套路

实际上,小米这种营销手法在其他行业并不算新鲜。而在我个人看来,这和之前网红店铺花钱找托排队的套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流量造势。

近年来,很多网红品牌开店时门口大排长龙的景象屡见不鲜,排队甚至已经成为餐饮业的一种文化。从早期的网红餐饮代表海底捞,到以茶颜悦色为代表的网红奶茶店,再到近期短视频里据说能让人一夜暴富的“大锅卤菜”,都出现过线下排队的热点现象,引发大众的追捧。

然而,诸多类似案例已经被揭露是一种流量骗局,商家雇人排队背后的隐秘链条也已经被媒体多次曝光。比如,华西都市报曾报道成都春熙路商圈的“牛肉油匴”,在20人的排队队伍里,竟有7人是托。南方都市报也曾揭露,广州的网红奶茶店MOLE CHHA,每天花费上万元雇托排队,制造虚假人气以吸引真实顾客。同样,上海的一家喜茶店被爆出在开业第一天聘请了300多人“假排队”,在真实顾客到来时让出位置,仅7天便取得了显著的营销效果。

可见,即便“雇托排队”的营销手法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仍然可以在短期内为商家带来显著的流量效应。

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未吸取任何教训。”

尤其在当下的社交媒体时代,在平台算法“帮凶”的推动下,人们愈加偏爱刺激、直观的内容,对真相和事实逐渐麻木——反映到许多人身上,体现就是只追求短期刺激,忽视长期稳定。

小米的销量固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重新定义大定”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调侃。回顾小米SU7的初期订单数据,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种策略对销量的推动作用。当初小米在SU7上市24小时后宣称“大定”订单突破88898台,然而据媒体人孙少军报道,实际的均店累计大定仅为1800-2000台,锁单率约35-40%,结合全国29个城市的59家门店计算,小米的真实订单量大约在3.7万至4.7万台之间。

尽管这个数据在汽车行业内仍属领先,但与其他品牌的差距并没有看到的那般悬殊。就比如,问界M8上市后24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3.2万台,而其售价区间高达35.98至44.98万元。

因此,如果小米没有重新定义“大定”的概念,是否还能在汽车行业引发如此强烈的流量效应?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04

驾仕结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小米汽车的成功,无疑是一个客观且值得肯定的成就,无论从销量表现还是品牌影响力来看,其成绩都是非凡的。

而且尽管本文主要从营销角度进行分析,但在《驾仕说》这一期播客中,我们也进行了客观的探讨,雷式营销之所以能够屡试不爽,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与企业家个人特质、产品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是受限于篇幅,本篇就不再多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收听节目。

而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好事,其他车企可以学习小米这种营销思路,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尤其在当前这种竞争烈度下,企业必须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才能有打赢营销战的可能性。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已开始借鉴小米的营销模式,汽车行业的营销新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END)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品牌资讯
更多 >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