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次“隐形护航”背后:鸿蒙智行eAES为主动安全拓维
| 04-28
22908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攀升。全球知名消费者洞察机构J.D. Power去年发布的研究显示,中国新能源车智能化指数领先燃油车91分,智能座舱使用率连续四年增长,但39%用户对智驾辅助稳定性存疑。
当下,安全与实用成为购车关键考量。4月底,鸿蒙智行将发布智能驾驶辅助主动安全里程碑数据。作为智能驾驶安全赛道的持续领跑者,鸿蒙智行构建了全链路的主动安全护城河,并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安全科技不应停留在参数,而应转化为每个家庭出行的踏实守护。
170万次避险:智能安全构筑行业价值锚点
在新能源车险赔付率持续高企的背景下,每一次交通事故的避免都意味着保险行业减损。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达1409亿元,但承保亏损达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态势。
当新能源车险赔付率成为行业痛点时,鸿蒙智行用一组数据给出了解题新思路——截至目前,鸿蒙智行累计已避免170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每天挽救近千次交通事故风险。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170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中,城市道路复杂路口会车、高速公路变道避险、夜间弱光环境行人识别等场景或占据主流。差异化场景的避险记录,印证了智驾辅助系统对复杂环境的普适性。
碰撞中,隧道强光眩目、无标线乡村道路、紧急施工路段等长尾场景的应对能力,则决定HUAWEI ADS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技术真正的天花板。目前,互联网上已有车主反馈,该系统在暴雨天气下对水坑深度的判断误差小于5厘米,对横穿电动车、“鬼探头”等突发危险的识别十分精准。
当行业仍在为“电池自燃”、“误触AEB”等新风险焦灼时,鸿蒙智行用每日近千次的避险实证,将智驾辅助安全从营销话术转化为可量化的经济价值——170万次避险或为保险行业减少超亿元潜在损失。
盲远光灯、连环车祸,鸿蒙智行如何用“eAES”重写安全叙事
这一能力的背后,是鸿蒙智行对安全理念的重新定义:“安全从来没有捷径,而是系统能力的最终结果。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前瞻的自主技术缺一不可。”
HUAWEI ADS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避险能力,不同于部分车企在算法层面的“单点突破”,HUAWEI ADS构建了包含感知硬件、决策算法、数据闭环的全栈能力。当系统通过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融合感知,监测到碰撞风险且驾驶员未及时响应时,eAES(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辅助)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决策,同步执行“边刹车边换道”的复合操作。
“有AEB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eAES?”这样的疑问并不少。eAES区别于传统安全系统的核心是“边刹边让”的复合控制能力。较传统AEB(自动紧急制动)的单一刹停模式,eAES将“刹停本能”升级为“避险智慧”,事故损害概率大大降低。
近日,太平洋汽车发布了国内热门车型“夜间致盲远光灯AEB对比测试”视频,测试车型涵盖问界M9、智界R7、特斯拉Model Y、小鹏P7+、乐道L60、比亚迪海豹06等。
相比较上来就交白卷、没有刹住以及减速末端撞上了假人的竞品,问界M9做到了110km/h AEB识别刹停,仅此一位全场最高,相比去年90km/h的成绩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问界M9的110km/h下的主驾视角,驾驶员在夜间远光场景下“什么也看不到”,识别刹停全靠智驾辅助系统来兜底。
AEB不是不好,是只有它还不够。在危急时刻,HUAWEI ADS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车辆既能保持纵向减速,又能完成横向轨迹开辟逃生通道。这种“双线并行”策略,将事故损害概率大大降低,能够帮助我们兜底处理一些驾驶员无法处理的紧急情况——例如鬼探头、消失的前车、紧急加塞等时,足够出色的AEB+eAES,真可能会挽救两个家庭。
不久前,一段行车记录仪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从视频看,事件发生雨天的高速路上,一问界M9车主驾驶的高速路段突遇连环车祸,路况较为复杂。在前方有车事故车辆、后车紧跟且两侧无避让空间时,问界M9 AEB+eAES边刹边让,一道漂亮的“Ω”线条成功躲避障碍。
这一突破,源自华为十年累计200亿元研发投入构建的技术纵深,仅为优化响应速度,HUAWEI ADS的研发团队付出超2年时间:从压缩传感器信号传输延迟,到迭代无数个版本的决策算法,最终将系统整体反应提升100ms。
当行业仍在为赔付率与用户疑虑所困时,鸿蒙智行这份用超2年时间研发投入浇筑的安全答卷,正在重新锚定智能汽车时代的价值坐标。
中国汽车工业的智能化浪潮奔涌至深水区,消费者对技术的期待回归到安全与信任的价值原点。在这场关乎生命的马拉松中,数据是最诚实的语言——170万次避险背后,是响应速度优化毫秒级的执念,是200亿研发投入浇筑的决策算法进化,更是对「刹停是本能,避让是本事,边刹边让是智慧」安全哲学的深度践行。当eAES在暴雨中划出精准的Ω避让轨迹,当智驾辅助在致盲远光灯下完成110km/h的终极考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用户生命的守护,更是一个科技企业将安全刻入产品基因的价值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