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乾崑|启境的FLAG:全拉满,天花板
水滴 赵嘉佳 | 11-22
7850
当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进入“贴面博弈”的时代:头部品牌月销破20万、30万仍在疯狂内卷配置,新势力靠细分赛道艰难突围,传统车企押注电动化转型的投入动辄百亿级,一个新品牌的诞生很难引发行业震动。

但在11月20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启境正式亮相后,却让整个汽车圈投来了聚焦的目光,在行业内掀起千层浪。
因为,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新玩家入场”,更不是同质化竞争的又一次重复。启境的出世,代表了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从“技术输出”向“生态共建”转型的关键实验,承载的是打破行业合作边界、重构高端智能汽车价值体系的野心。
它不是华为乾崑技术的“简单组装车”,而是华为乾崑和主机厂双方优势深度融合、生态协同共生的全新物种。这个自带“顶格配置”基因的新品牌,注定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撕开一道差异化竞争的口子,为用户、行业和市场带来真正的价值革新。
战略置顶:启境是华为汽车业务新锚点
在华为智能汽车版图中,“界”系列已覆盖15万至150万元价格带,构建起完整产品矩阵,且华为已经与十多家车企建立了不同层级的合作关系。起初外界有很多质疑,启境是否只是新增的一个品牌而已。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今随着启境释放更多信息,这种质疑早已烟消云散,反而业内越来越清晰的看到,启境对于华为智能汽车的重要性: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主赛道的新锚点。

要知道,“做智能电动领域的博世,全面赋能车企造好车”是华为一直以来要在汽车行业塑造的标签。不同于“界”字辈直接了当的技术赋能,启境合作的背后,是合作双方从底层生态能力共建的擢升。
界字辈是托管,启境是托举。作为华为乾崑“境”系列首发的品牌,启境汽车CEO刘嘉铭的解读是:“AI启新境,方寸有乾崑”。

在启境的现有团队中,有华为最强造型、研发、营销团队全面介入,也有来自传统主机厂的员工,更多是通过社会招聘来的业界精英,可以是说是精英联合战队。
更重要的是,启境一定会实现1+1>2的效果。因为启境合作的背后是华为全新商业模式的一次集大成,它所构建的全新产业合作模式,让科技巨头与制造龙头的融合真正落地生根,而非停留在表面协同,打破了技术方与制造方各管一段的行业惯例,更是智能电动赛道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在华为智能汽车战略的“置顶”位置,让启境从诞生之初在行业中就有差异化的优势,也为其后续的技术落地与市场突破筑牢了根基。
配置顶格:华为乾崑ALL in启境
如果说战略定位是启境的“立身之本”,那么华为乾崑全方位、无保留的资源投入,便是其突破行业天花板的“底气所在”。从技术储备到团队配置,从流程到理念,华为以“ALL IN”姿态赋能启境,将十年沉淀的智能汽车核心能力全盘注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在技术层面,启境搭载的不是零散的技术组件,而是华为乾崑经过市场验证的“智能全家桶”解决方案。作为华为十年研发每年投入超100亿元、8000人团队打磨的核心成果,这套方案从感知硬件到决策算法,从座舱交互到云端协同,均构建起行业领先的技术壁垒。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 2025 年 9 月,华为乾崑智驾搭载量突破 100 万辆,用户累计辅助驾驶里程 58.3 亿公里,累计辅助泊车使用3.2 亿次,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 291 万次。
在团队层面,双方打破传统合作的边界限制,采取“嵌入式协作”模式,华为将最强的造型、研发、营销甚至财经团队与启境团队同办公全领域,从产品定义、研发落地到营销推广的全链条,双方人员全程联合决策、共同执行,彻底打破 “技术方只管输出、制造方只管落地” 的行业惯例,实现协同 “0 延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 靳玉志介绍,在质量安全领域,启境毕其功于一役,不仅仅将问界的质量团队整体转入启境的研发,更在多个技术难题上精益求精,比如为了追求更动感的车身姿态,还要不牺牲内部空间,车身降低的3厘米是从电池包、底盘上一毫米一毫米扣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这种 “嵌入式协作”以“赋能沉淀”为核心,能真正实现 “体系能力在启境长效沉淀”。可以被视为科技企业与车企合作的良性范本,既保障了当下产品的协同质量,更奠定了启境长远发展的核心根基。

流程上,华为将成熟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全程导入启境,意味着从用户需求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启境与华为乾崑的协同贯穿每个环节,从而研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高端智能新能源产品。
靳玉志介绍,他不久前去试驾启境第一款车,惊叹虽然是一台“骡子车(指研发早期将现有量产车的白车身改装后,搭载全新设计的底盘、动力总成等核心部件拼装成的工程验证样车 )”,但操控性能已经非常惊艳。尤其是底盘上,华为将自己研发的数字底盘引擎做了渐进式融合开发,用顶级的数字大脑激活最扎实的机械素质,成就启境独一无二天花板级的操控表现。
理念上,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追求极致。靳玉志和刘嘉铭都表示,在产品的定义和研发中,双方的团队“吵架吵出了高目标”,虽然经常有拍桌子,摔门而出的事发生,但启境的产品开发原则就是要努力到无能为力。
华为乾崑在技术、团队、流程、理念的全面托举,让启境具备技术优势,其首款产品也将凭借顶格的技术配置和深度融合的体验,为用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速度破局:启境 2026 双车齐发
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速度即是生命。启境品牌从发布到落地的速度,充分展现了华为体系与双方协同效作战的效率。它没有陷入漫长的预热和造势,而是以清晰的产品规划和迅速的落地节奏,快速抢占用户心智。

从品牌发布到产品落地,启境给出了清晰且紧凑的时间表:品牌亮相之际,CEO刘嘉铭便明确宣布,2026年年中将同步推出SUV与轿车两款车型,产品锚定 35 万元级的市场。目前,首款车已经在极短时间内成功完成极端高温环境测试、设计定型、智能底盘调校等关键环节,将于2026年6月正式上市交付,是“境”系列中产品落地速度第一。
在靳玉志看来,今天市面上的车多数还是跷跷板,在设计、功能、安全、品质、操控、智能的各个维度上总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启境不做跷跷板,要做六边形战士的梦想之车。
基于此,启境新车在设计与体验上实现了多重突破。比如在电池安全标准上,其浸水试验是国标的96倍,盐雾试验是国标的5倍,机械冲击试验是国标的2.8倍。再比如,启境的产品将搭载华为乾崑L3级智能驾驶架构,智能座舱将成为第一个“都市胶囊”。除此之外,启境的用户App将不再单独开发,而直接入驻“华为乾崑APP”。

这种高速发展与产品力全面拉满,无疑让启境新车尚未上市便收获大量期待。年轻用户期待其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体验,行业关注其生态共创模式的落地效果。而启境的快速推进,也证明了深度协同模式的可行性,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协同样板”。未来几年,如果启境成功,它将成为继“问界”之后,中国智能汽车合作模式的又一次革命。
作为华为乾崑“境”系列首发的品牌,启境以顶格战略定位为引领,以全维资源投入为支撑,以高速落地节奏为保障,立下的是一面“全拉满,天花板”的FLAG。这不仅为自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划定了高价值的护城河,更在为整个行业指明一个方向:智能汽车的下半场,胜利必将属于那些能够整合最强技术、构建最优生态、并为用户创造真正差异化价值的品牌。
启境,已然启程,它的目标,正是那片无人触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