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这7个变化,是对2026年中国车市的剧透
驾仕派 | 18小时前
8568

说起来,广州车展是北京、上海、成都这几个车展当中,唯一一个举办场地从没变过的——广州车展从2003年正式诞生开始,一直都在位于琶洲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
至今已经是第二十三届。想必,也承载了很多汽车人的青春。
在狭长而光线充足的中央通道上,是不是也承载了你和很多人偶遇的记忆?

因为时间处于一年的尾部,广州车展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一个“发成绩单”的场合。毕竟,在11月下旬发布的新车,对于当年销量能够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然而,这也赋予广州车展另一层意义:
在这里展现的讯号,更像是对来年剧情的剧透。
01
超豪专馆无声消逝
还记得在之前很多年当中的广州车展,大部分超豪品牌都会被安排在同一个展馆。曾经在媒体日上午,我也见过在门口票务处和工作人员争执要进馆看豪车的年轻车迷。
今年没有超豪馆。
整个中国超级豪华汽车市场,在2025年不完全统计数据中,至少同比下跌三成。车展现场本来就是“看热闹多、下订单少”——就算场地免费白送,超级豪华品牌车展搭建的规格巨高,不是说铺个地板就能展示。
参展就意味着投入,每平方米装修费用高出普通品牌数倍的超级豪华品牌们集体隐身,悄然宣告着一个黄金时代的落幕。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成都车展,宾利就曾经在车展前几天专门在奢华酒店举办了私密的品鉴会,或许这样单纯邀请制、私密性质、服务依然具备高格调和品质的小型品鉴会,才应该是当下更为适合超级豪华品牌与用户交互的方式。
能在一年一度的北京/上海车展秀秀肌肉,足矣。
02
没有了“新能源专馆”执念
此前的广州车展,还会有更为明显的区域划分。除了超级豪华品牌专馆之外,“新能源”也会被有意放在一起。

今年,我认为已经完全抹平了这种差异。在每个展馆中,都能够看到各种能源类型的车。随着2026年购置税补贴政策的退坡,加上燃油玩家们一致喊出了“油电同智”的口号并付诸行动,能源形式,似乎已经没有“新旧”之分,至少不再是那么泾渭分明。
03
媒体日的媒体不再熙熙攘攘
我们暂时还拿不到官方关于媒体注册的数据,但至少从肉眼来看,媒体日不再那么熙熙攘攘,从早上不再有媒体老师吐槽说“难入馆”,就已经能看出端倪。

和成都车展一样,华南地区的本地媒体肯定是同比在增多,而减少的,更多是外地需要负担机票酒店成本才能来的媒体。
据我们观察,今年广州车展“带机票酒店”的邀请在同比进一步减少——更大的原因,出在一些发出邀请的“大户”们已经在车展消失,或者只是正常参展、不举办重磅发布活动。
在广州车展看到这些降本的气息,也在预示着:2026年,大部分汽车媒体显然只会越来越难做。而从广州车展,可以对自身媒体价值进行有效评估,从“受邀”这件事上,可以大致看到自己明年路在何方。
04
重磅发布在变少
今年的广州车展,“之夜”正在变得极度稀有。更令我唏嘘的是,似乎今年的广州车展,已经没有车企会把“点亮广州塔”作为宣传物料了。

▲从朋友圈中,我才看到今年依然有品牌投放了广州塔的广告。
而在2023年,我还参与过极星规模盛大的“摘星之夜”。想来恍若隔世。
当然,作为日系品牌和小鹏等车企的大本营,广州车展依然看得到这些主场作战的品牌们相对盛大的发布会。
然而在我眼中,东道主们不过是在尽一份地主之谊,正是类似于极星这些完全非本地的品牌,愿意千里迢迢远赴广州,在车展期间邀请诸多媒体、举办规模盛大的重磅发布,这才更具备行业代表性。
今年,非东道主、但依然愿意去进行大规模投入的,我能想到的只有奔驰——奔驰已经在广州车展前,连续举办了三年科技创新日。他们不仅负担了相当一部分外地主流媒体的机票酒店邀约,更是每次都进行高投入高规格的线下活动。对活动的场地、车型、细节,都进行着一丝不苟的打磨。

另一个冷知识是:
今年广州车展上最贵的展车,很可能是迈巴赫S680的特别版本,这款车型限量仅两台,为紫色车身,落地成本需要400万左右。迈巴赫在奔驰展台的展区依然采用了“半透明小黑屋”设计,确保每次参观的时候仅最多两组人。在楼上还有专属洽谈区,所有家具均为一流定制,装修也完全按照豪宅客厅的标准。

所以,“奔驰就是奔驰”,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05
达人网红在剧减,品牌主播成主流
去年的广州车展,我曾经写过“90%的汽车媒体,影响力不如品牌的主播”,在车展现场,用手机支架直播的主播们早已占据了显著位置。这已经不再是网红小姐姐们争奇斗艳的现场,取而代之的这些主播,基本上全是来自于品牌和4S店的网销部门。
可以说是正规军,取代了网红大军。
网红的减少,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一般网红影响力有限,真正的网红又相当昂贵。假如是汽车类的还好,以往大批量跨行业的网红,早已受到邀请名单缩减的影响,他们肯定也没必要为爱发电自己专门前来。
而销售一线直播的兴起,直接促成品牌官方主播们形成一支规模日益庞大的正规军。
只能说,汽车这碗饭,不是人人都能吃了。
06
明星在变多
一个有趣且反认知的现象在于,广州车展媒体日的明星在变多,尤其是早上。
其中最大的原因,我认为和上面一条有直接关联——邀请昂贵的网红,其性价比和传播效果,远远不如邀请真正的明星。我私下也问过相关品牌:
类似广州车展所邀请的明星,很多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贵。
一方面是因为交通便捷,港星出行到广州不需要太费周折,保姆车接送当日往返,甚至都不需要住酒店。一方面是类似的明星站台,早已不是我们当年所理解的“代言人”,更多是“体验官”和“品牌挚友”,相当于是帮品牌的发布会单纯合作一下,并无长期合约。
类似于别克至境世家和蔡少芬,蔚来和钟汉良,大概率都类似于这样的合作。品牌和明星格调一致,相聊甚欢。也并非长期合约——我猜测古天乐和乐道应该也是这种关系,毕竟古天乐最近代言的车还真不算少。

长期代言的合约,会对于品牌排他性有更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比如沃尔沃和郭晶晶,郭晶晶既是沃尔沃的老车主,也是AED 公益大使,从去年开始就有相关的宣传合作,这就是和品牌有长期代言关系的体现。

此外,郑钦文和上汽奥迪,郑钦文也是奥迪E5 Sportback的广告代言人,这次在车展上,也一起发布了特别版车型。
07
车模是最后的体面
广州车展媒体日当天下午,一些经费宽裕的品牌们,美丽的车模已经翩翩上场。

毕竟按照成本最优化的方案,车模最有性价比的,应该是媒体日之后的周末两天,能够大大吸引人群、增强展台人气和新车曝光量。
从媒体日的观察来看,广州车展在车模方面,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维持着车展相对昔日不变的繁华,和最后一点体面。
驾仕总结:
掐指算来,我报道广州车展已经是第21年,当时1号到5号上下两层展馆都没完全启用,都是电梯上下,中央通道还有传送带,逛起来相当省力。
而今,17到20号二楼展馆的启用,假如从17.2走到5.1,一路小跑都需要15分钟以上。这也几乎是几大车展之中,两个展馆之间最长的直线距离。
从最轻松到最长距离,尽管见证着这么多品牌悄无声息的消失在这个展馆,也总是有那么一些庆幸:至少从规模上,广州车展还显示着这个行业坚韧的繁荣。
我个人从来不做关于车展人气不行、越来越差的报道,因为车展是汽车行业的一面镜子。
我们讥讽和嘲笑镜子,不也正是在讥讽和嘲笑身处行业中的自己么?
我在经过小米展台时,看到的人气比我想象中要少。我想起去年广州车展,雷总在展馆里和我擦肩而过的身影——那时候他身后簇拥着近百人,同事随手一条拍他巡馆的视频,流量都是百万起跳。
这种对比尽管令人唏嘘,但我也并不认为媒体日当日略显冷清的展台,就是一种失败。毕竟我们经过的匆匆一瞥、只是一瞥而已。正如一个镜头不能代表开馆一整天;媒体日当天,也不能代表整个车展期间。
而能够出现在参展名单上,已经是面对当下的一种积极。
要说启示的话,这不过是说明:
假如流量能塑造一个品牌和车展,那可就太简单了。可惜,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时繁华造就的。一棵树的长成,需要经历很多次枯荣,甚至掉光叶子,才有力气向下扎根,打好基础,来年枝繁叶茂。
既然,改变是这些年来不变的主题。在拥抱和坦然接纳改变时,也祝我们在不确定的时代,始终能守住自己的确定性。
我们来年再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