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科技朋友圈”扩列,锚定未来
阿贵看车 | 10-31
24937
还记得在9月份长春航展上,承影无人机甲亮相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虽说“南天门计划”目前还是科幻IP,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升级已经势不可挡,早已融入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方方面面

就在10月16日,上汽大众与德国顶尖机器人公司Neura Robotics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联合开展探索性项目,在汽车制造领域开发并部署认知机器人系统,进一步提升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及灵活性。此举象征着上汽大众制造步入新台阶,并持续深化合资2.0智能化转型布局。

深化智造,引领合资品牌智能化转型
众所周知,无人化、自动化、机器人占比一直是“智造”的关键字。好处也很明显:提高品控,缩短工时,降低成本。

也是因此,各大品牌都在积极与先进机器人制造商合作,以优化整个制造体系。而作为国内合资品牌领军者的上汽大众,不仅要保持领先,更要积极实现技术跃升和转型。此次与上汽大众达成合作的Neura Robotic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认知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德国科技企业,其打造全球首个可扩展的机器人应用商店——Neuraverse平台,可连接用户、开发者、专家及企业,让认知机器人深度应用于汽车工厂环境。

换而言之,若项目能达成预期,上汽大众能根据实际需求,让机器人“学习”相应的技能。
以品控打造为例,系统将过往的数据、国标参数等“知识”输入到机器人的“大脑中”,机器人就会恪守相关数据打造产品。比如激光焊接必须7.28米,并覆盖车顶、侧围、后盖等关键部位;国标追尾碰撞标准是1.1吨,上汽大众是1.8吨。新能源方面,国标要求的碰撞车速是50km/h,上汽大众采用的是80km/h偏置可变形碰撞……机器人会将这些参数作为“只能高不能低”的标准,同时把握效率和品控。

可以说此次双方携手,是 “顶尖制造能力” 与 “前沿机器人技术” 的精准对接,有望成为中外科技企业广泛合作、智能化转型稳步推进的典范。对此有行业观点认为:汽车产业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模式,整合更多智能化能力,这样的“结对”子应该成为整车厂和科技企业合作的常态。而上汽大众也将以此为新起点,加速 “油电同进 油电同智”成果的落地。

“科技朋友圈”加持,上汽大众从新起点出发
没错,获得“科技朋友圈”加持后,上汽大众向深化合资2.0智能化转型布局进一步推进,而最直观表现形式就是产品。众所周知,得益于智能车机、智能驾驶的普及,燃油车市场从去年4月开始反弹,合资车的市场状态出现回暖。而上汽大众则是这其中的最明显受益者。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汽大众累计销量78.7万辆,其中9月份朗逸家族、帕萨特家族、途观家族销量均引领细分市场。

对此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表示:“这几年我们迭代的速度不断地加快,特别是采用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技术解决方案后,我们的辅助驾驶体验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
据悉,今年下半年开始上汽大众开始加速推动产品的智能化转型,先是8月份“全球首搭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上市12小时斩获8000+订单,首发限量版3天内售罄,销量正在稳步上升。9月中旬,搭载奥迪与Momenta共同开的发行业首个“德系Driving DNA+端到端飞轮大模型”方案的奥迪 E5 Sportback上市,创造下“上市30分钟订单破万”的奥迪纯电车型订单纪录。


到9月底,配备 “端到端高快NOA”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2.0的Pro家族2026款上市。这一系列产品深度融合“人机共驾”理念,打破燃油车在智能体验上的“代际落差”,也将安全驾驶理念传达给消费者,真正实现油电同智。

贵言谈:
正如那句老话:技术的进步源自于科幻,南天门计划不只是一个梗,一个幻想,更会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工业中,为消费者带来实打实的便利。就如上汽大众与Neura Robotics的合作,率先让学习能力更强、更“拟人”的感知机器人“上岗“,不仅再度夯实合资品牌领军者的地位,更推动中国汽车智能化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