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中国与东风集团股份联手开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运行
早懂车 | 10-22
21678
回望汽车发展史,目前的电车和燃油车相比,显得像“王者”。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若干年后再回望汽车动力发展史,现在的锂离子电池或许只是“昙花一现”,固态电池、燃料电池或许才是燃油车的终极替代。

2025年,当全球车企为固态电池量产攻坚时,东风已率先完成230万公里实车验证的技术储备,其制定的-30℃极寒测试规程被纳入《电动汽车用固态电池安全性要求》行业标准草案;当氢能重卡商业化尚在突破期,搭载国家电投“氢腾”系统的车辆已在武汉等城市实现90万公里运营,形成重载运输、港口集疏等六大场景解决方案。
《早懂车》最新获悉,10月22日,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田中国)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股份)携手启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社会示范运行,双方将委托共同合资企业——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本储运)率先在武汉市的现有物流配送线路中展开相关示范运行,并以此为起点,今后进一步拓展至广州、上海等地区。本次项目是基于东风集团股份在商用车领域的深厚积淀、本田高性能的燃料电池技术以及东本储运的实际运输需求展开的新领域合作。三方将携手共同为实现碳中和社会做出新贡献。
为实现碳中和社会,本田及时将目光投向氢能源,从30多年前开始致力于氢能源技术和FCEV的研究开发。从2013年开始,本田还致力于与通用汽车共同开发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

自2023年以来,本田中国和东风集团股份已经开展了本田燃料电池系统与东风轻型商用车的整车搭载技术验证工作。双方通过在多种实际行驶场景下的测试,对车辆环境适应性、动力经济性及耐久性等综合性能进行全面验证。两年间的测试结果表明,本田燃料电池系统的综合性能优异,尤其在响应特性与系统可靠性方面表现突出,搭载该系统的东风商用车能充分满足市场使用需求。
本次开启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社会示范运行项目的核心目标旨在验证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实际运输环境中的适用性;掌握车辆实际使用状态并核算运行成本;评估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接受度;同时从终端用户视角对运营效率及附加价值进行全面研判。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伊藤裕直表示:“Honda很早就关注氢能的可行性,30多年来持续致力于氢能技术和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自2023年以来,东风与Honda中国共同开展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技术验证工作已经充分验证了Honda燃料电池技术的卓越性能。本次示范运行项目是迈出在公共道路上实际运行的重要一步。”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黄勇表示:“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东风始终坚信:碳中和不是单一企业的 ‘独角戏’,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 ‘协奏曲’。从 “技术验证” 到 “实际运作”,从 “三方协作” 到 “价值落地”,这一步不仅是对燃料电池商用车适配性的实战检验,更是对 “研发 - 制造 - 运营” 全链条模式的探索。期待三方以此次合作为起点,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共同为实现碳中和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东风物流集团总经理、东本储运副董事长张国良表示:东本储运已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搭建保障体系等多项关键举措,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项目全面筑牢护航基础,为项目落地与平稳推进提供坚实支撑。东风物流集团将全力赋能东本储运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运行,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广氢能源及各类清洁能源技术,着力构建“绿色运输、智能调度、循环利用”三位一体的新型物流生态,推动物流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

按照规划,到2050年,本田将努力在全领域产品和企业活动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为了在产品和企业活动的生命周期内实现环境零负荷,本田围绕“碳中和”“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三大支柱开展工作。其中,氢能源与电能一起被定位为有潜力的能源载体。
氢能源循环以可再生能源为起点,由“生产”“储存与运输”“使用”三个环节构成。通过水电解技术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转化为“绿氢※3”,可以减少发电量因季节或天气而产生波动,并通过陆上/海上运输或管道运输,以恰当的方式运送到需求地。
《早懂车》了解到,本田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氢能技术和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努力为实现碳中和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