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央视探秘东风柳汽:试验场实测显硬实力 耐用品质见真功夫

车视玩家 | 10-22

21044

当央视主持人陈伟鸿的镜头穿透东风柳汽冲焊车间的薄雾,6300吨压力机沉稳下压的瞬间,金属塑形的闷响里藏着这家民族车企71年的密码。9月16日,《硬核智造厂》两小时全景直播中,这家始于1954年的广西小型农机厂,已成长为商乘并举的全球智造力量。

直播镜头下,乘龙重卡与风行星海MPV共线生产的场景尤为震撼。这种“商乘并举”战略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闭环:商用车首创的“前钢后铝”车身架构,让重卡减重超500KG;乘用车则突破2GPa超薄侧围技术,整车轻量128kg。国家级技能大师吴柳宁团队攻克的5000吨压力机控制系统,更让车架精度达到国际水平,成为“龙的脊梁”。在新能源领域,这种技术互通性愈发明显,乘龙H5新能源牵引车凭借35项轻量化技术,实现600度电池容量与百公里低电耗的平衡,斩获“节能运营典范”大奖;乘用车则嫁接商用车三电技术,推出续航超1300公里的星海混动车型,构建“纯电+混动”双轮驱动格局,这种场景化创新路径,正是中国车企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密码。

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东风柳汽的智能制造升级同样在镜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焊装车间100台机器人同时作业,激光钎焊的误差控制在0.01毫米;涂装车间采用水性3C1B工艺,耐候性突破3000小时,废气处理率达99%。更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柳汽与智平方联合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已投入生产,从零部件抓取到质量检测实现全自主运行。而这种智能化并非孤立存在,在南方最大的商乘共用试验场,每款新车需经历-30℃至45℃温差测试、60万公里路况模拟,以及20天四通道疲劳试验。当数字孪生技术与严苛验证体系结合,形成的“智造-品控”双循环,恰是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突围”的缩影。

在全球化布局上,节目披露的一组数据更凸显出这家民族车企的国际竞争力:东风柳汽已构建辐射东南亚的产销网络,2030年海外目标锁定30万辆。这背后是“本地化制造 + 服务协同”的模式升级--在越南工厂,不仅输出乘龙重卡,更带去光伏发电与中水回用系统,将绿色制造标准植入海外基地。这种出海逻辑在新能源领域尤为清晰,乘龙H7 LNG牵引车以580匹大马力与8.9吨轻量化优势,成为西北干线与东盟跨境运输的首选车型;氢燃料车型则凭借先发优势,在海外市场建立技术话语权。当“一带一路”倡议与“双碳”目标叠加,东风柳汽正书写“中国智造”的全球化新叙事。

71年的发展轨迹中,东风柳汽最珍贵的资产不是生产线,而是“用户导向+技术自立”的双重基因。从资助卡友子女的“望子乘龙”计划,到2050年全面碳中和的承诺,这家企业证明:硬核制造的底色,永远是人文温度与社会责任。在智能化浪潮下,这种“技术有根、制造有魂、品牌有品”的发展路径,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全球领跑的核心竞争力。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