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好消息:智己LS6增加了增程车型;坏消息:又碰上问界M7了

今车网 | 09-12

18316

“蹭”到热门定位,并不意味就能像头部产品一样大卖。智己LS6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23年10月,智己LS6首次上市。彼时智己LS6的起步价被定在了21.49万元,作为中大型SUV的它,直接以“平替”的定位与理想L7、问界M7正面竞争。而智界LS6的优势不在其它,几乎全在价格。

但不幸的是,纵使价格有优势,也被智己LS6平庸的产品力抹平了。加之纯电路线本就不比增程式路线受众广,智己LS6迅速陷入无人在意的境地。

2024年,不死心的智己汽车在9月份推出新款智己LS6。早在正式上市前,智己就宣称全新智己LS6,10天累计拿下超1.5万台的订单。但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2月智己LS6的销量仅有5628台,和前期预售时的“火爆”明显不符。

习惯了卖不好就改款的智己,决定在今年2月份再次推出改款车型,也即智己LS6智驾剧院版。为了给智己LS6造势,智己汽车不惜将“准900V平台”的概念拉出来宣传。

消费者自然清楚一个“准”字内藏的文字乾坤。3月份,也即智驾剧院版车型上市后的首个完整销售月,在前款车型同时销售的情况下,智己LS6的单月销量仅有3353台。

销量始终死水一潭,看到这里并结合上文,大家想必也能猜到智己汽车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了。

没错,智己决定继续对智己LS6改款。这一次,智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策略,盯上了增程式。

增程式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8月15日,全新一代智己LS6开启了预售,预售权益价区间为20.99—27.99万元。与前款车型最直观的不同是,全新智己LS6新增了4款增程式动力车型,预售权益价区间为21.49—25.99万元。

前款智己LS6多次饱尝销量不佳的苦后,智己终于决定妥协。毕竟,将中大型SUV细分市场7月份的月销榜单拎出来,销量排名前三的产品均为增程式车型。

为了迎合市场、说服消费者,智己也将全新一代智己LS6增程车型当作了宣传重点。但不幸的是,全新问界M7也开启了预售。

按照品牌官方的说法,全新智己LS6搭载了行业首发的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纯电续航最长可有450km,综合续航能达到1502km。同时,搭载了全球首发的66kWh超级骁遥MAX电池以及800V平台。

长续航、快补能,是全新智己LS6增程版车型自以为的优势。

为什么说“自以为”?

首先,以上提到的长续航表现和补能表现,都并非全系标配。譬如预售权益价22.99万元的52 Max车型,纯电续航和综合续航表现就有“缩水”,分别是370km和1400km。

这意味着,全新智己LS6增程式车型的续航表现和品牌制定的性价比策略是不能兼容的。

作为对比,全新智己LS6有的800V平台,全新问界M7也有;但全新问界M7增程Max版车型的综合续航有1625km,比智己LS6高出不少。同样不容消费者忽视的问题是,补能效率不仅受架构平台影响,更受品牌补能网络完善程度影响。

目前,智己依旧主要依托第三方公共充电网络。而问界M7的车主则可以额外享受到品牌自建和合作的补能网络。鸿蒙智行10纵16横+5大都市圈的高速充电网络,是智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提供给用户的。

这般劣势落实到用户生活中,意味着当问界M7车主想充就充、到哪都能充的时候,智己LS6车主驾驶的车即便有450km纯电续航,也得在充电的时候排队,在高速上精打细算。如此一来,所谓的补能高效也被补能网络劣势抹平了。

在媒体采访中,智己汽车CMO李微萌解释,新增加增程式车型,是因为团队发现用户补能不方便、家里无法装家充桩,且北方冬季用户经历续航打折,存在严重的出行痛点。

但智己团队的逻辑显然是说不通的。全新智己LS6依旧保留了纯电车型,既然团队洞察了补能难题,为何不去完善补能网络?北方冬季产品续航打折,即便增程式用户不用担忧,纯电版用户又要如何解决?

智己汽车的领导人与团队,很明显没有真的把老用户和纯电用户的痛点真正解决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为了纸面上的400km+纯电续航去选择了全新智己LS6的66 Max版车型,极有可能会面临空间体验不佳的风险。

智己LS6的整车尺寸为4910*1988*1669mm,轴距为2960mm,并不符合中大型SUV的“53”定律,即车长超5米、轴距超3米。反观问界M7,整车尺寸达到了5080*1999*1780mm,轴距有3030mm。尺寸表现的优势让问界M7的车主享受到比坐在智己LS6车内时,更宽敞的腿部以及头部空间。

在车身尺寸本就受限的情况下,全新智己LS6再选择配上一块66kWh的大电池,车内乘员空间极可能会被侵噬,空间体验劣势会被进一步放大。

空间体验恰恰是中大型或中型SUV目标客群最在意的体验之一。问界M7无需用大电池就能给到更优秀的续航,反而证明智己LS6技术不够、堆料来凑。

这更加反映出,以CEO刘涛、CM0李微萌和CTO项娇组成的品牌团队,不具备专业且全面的造车能力。

新款问界M7在细节层面考虑得也要更加周到,不仅有二排零重力座椅,主驾也配上了零重力座椅。全新智己LS6对舒适的诠释还停留在对副驾的关注,并没有给到主驾零重力座椅,没能像问界M7一样充分考虑到主驾驶位用户的体验。

(上:全新问界M7;下:全新智己LS6)

拼价格的本质,是没有本事拼产品力

空间体验和舒适度一般,增程式动力系统的实际续航表现也未经消费者实测验证。全新智己LS6面临的问题是,相比较全新问界M7,它为数不多的优点是存疑的,普遍存在的缺点却是板上钉钉的。

比如在智能辅助驾驶体验层面,智己宣称全新LS6搭载了英伟达Orin X芯片和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但智能辅助驾驶的使用体验,不是仅靠硬件说了算,在硬件谁都能搭载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靠系统的软件算法训练表现说了算。

对消费者来说不容忽视的是,前款智己LS6的智能化体验口碑并不好。

在车质网投诉平台上,一位25款灵蜥智驾版的车主投诉称,自己的车倒车时遇到障碍物自动刹车不工作,和车位旁的柱子发生了碰撞。

还有一位试驾了新智己LS6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其中提到,全新智己LS6的智驾方案和前款车型相比没有实质性进步,“多次压线、判断错红绿灯、急刹”。这位网友还提到,全新智己LS6“但Orin-X方案,可能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硬件只能帮助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完成最基础的感知工作。感知后如何做出反馈?做出怎样的反馈?反馈到什么程度?如此种种关乎用户使用体验的深层问题,恰恰是评判一款车智驾辅助是否优秀的关键问题。

恰如上面那位网友所说,即便硬件大差不差,但华为智能辅助驾驶的方案、算法要更贴合用户的驾车习惯。而且智能辅助驾驶方案需要依靠训练数据优化,销量基本盘更大的问界品牌,必然能比销量不佳的智己获得更有效的训练数据。

比起口碑不佳的智己LS6,全新问界M7增程版入门级车型就配上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增强版,车内还新增了一颗舱内激光雷达,用来提高整车在恶劣环境下对远距离小物体的探测。综合技术实力和口碑,全新问界M7华为乾崑的可靠性和说服力,要远胜全新智己LS6采用的Momenta方案。

当全新智己LS6无法在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舱两大关键层面给予充足的说服力和体验优势时,团队只能用低价策略来提升全新智己LS6的吸引力。在采访中,李微萌表示正式上市时智己LS6的售价“非常值得期待”。

预售权益价已经到了20.99万元起步,上市后若继续下探,岂非要跌破20万元?智己团队可还记得曾许下的,智己要突破20万以上价格带的诺言?

还是说,为了销量,团队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智己,你现在的任务是反思,不是模仿

通过智己LS6频繁的改款以及每次改款“小修小补”的策略,我们不难发现,智己汽车对于热门市场的领悟力是完全不够的。

智己汽车参与市场竞争的历程是:推出新品—新品卖不好—观察竞品在表面上的优势—再次推出新品并且让新品配上相似的配置。

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让智己的新车的确能够在预售期间取得还算主流的订单表现。一旦到了交付,消费者实际试驾过后、用户实际购买提车后,智己诸产品“银样镴枪头”的实质就会经由传播形成负面口碑,销量便会迅速回冷。

此时,智己的任务不是继续模仿头部竞品对自家产品修补,而是从根本上细心观察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样的,自家的产品给消费者的体验又是什么样的。

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智己汽车月交付量仅有6108台。而智己汽车在售的产品分别为C级车智己L6(图片|配置|询价)、中大型SUV智己LS6、中大型SUV智己LS7以及C级车智己L7。四款车中两款都位处热门细分市场,智己汽车的月交付量却连一万台“生死线”都够不到。

销量往往是产品口碑的间接表现。同时期,问界的交付量超过了4万台。

当智己还为全新智己LS6预售半小时订单破万而沾沾自喜时,全新问界M7仅有1小时就拿下了超10万台订单。市场和消费者已经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此前,上汽集团多次用“一号工程”来宣传智己,并且称智己汽车是集团内部“唯一高端品牌”。可在智己团队的带领下,品牌不仅接二连三推出低价、低口碑、低销量的产品,而且频繁用事后推出改款来弥补前款车型的缺陷。

智己汽车的团队既不够专业,也不具备战略眼光。有他们在,这一次,全新智己LS6恐怕依旧无法超过问界M7。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