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周年开放日 感受不一样的长城汽车
车问昊东 | 08-29
21693
近日,长城汽车在总部保定举办“35周年开放日”媒体体验活动,邀请媒体和用户代表走进智慧工厂、技术中心、安全试验室等研发制造基地,见证长城汽车35年发展背后的故事与实力。
35年的开拓进取锐意创新,长城汽车从一家仅有60余人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8.5万名员工、年销超百万辆的大型车企,拥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长城灵魂摩托六大品牌矩阵,产品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5年,也是长城汽车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坚持长期主义、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结果。长城汽车奉行“研发不设上限”的发展战略,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企业技术研发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工程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达到 2.3 万人,平均每4位员工中就有一位工程师。
据悉,长城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万项。今年上半年,长城集团获得授权专利2962项。其中,新能源汽车专利1118项。专利授权总量和新能源汽车专利授权量均位居自主整车集团第一位。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多次表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本质是“技术话语权”的较量,“造车,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此,长城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全球布局“七国十地”研发中心。依托遍布中国、德国、奥地利、韩国、印度等七个国家的研发网络,长城汽车实现了“全球标准、本地最优”的开发模式:欧洲团队专注底盘调校及动力技术,亚洲团队深耕软件和智能化,中国本土技术中心整合全球成果,使旗下产品在不同市场都满足严格法规和消费者需求。高速增长的自主专利也印证了这一技术实力:仅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集团获得授权专利2962项,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1118项,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件。这些数据彰显了长城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上的领先优势,也奠定了其作为中国制造代表在全球竞争中的技术话语权。
通过持续自主创新,长城汽车以全栈自研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彻底打破外资在高端动力领域的技术垄断。目前,长城汽车已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其中,长城汽车自研自产的4.0T V8发动机凭借强悍性能,完美适配各种场景需求。在传动领域,长城汽车已构建完整的7DCT、9DCT、9AT、9HAT技术矩阵,未来将加速全球化配套。长城汽车开发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已扩展成为包括Hi4、Hi4性能版、Hi4-T、Hi4-Z和Hi4-G在内的技术家族,未来将进一步巩固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断付出,正是长城汽车坚守长期主义的一个缩影。
在本次开放日活动中,我们在参观了实验室和智慧工厂后,亲眼见证并感受了长城汽车的“科技”力量。在徐水智慧工厂,其内部生产线均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部分车间实现了完全无人化生产。在亚洲最大的安全试验室,也是全球汽车企业中首个具备主被动结合测试能力的自研实验室,可模拟9000种道路突发状况,专注于产品安全性能的测试与验证,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严格的行业标准。在NVH实验室、风洞实验室、氢能实验室、曼德-睿博感知实验室等多种研发试验场地,都能清晰感受到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与品质安全方面的持续深耕。
此外,长城汽车还建成了中国本土厂商首个整车综合试验场——徐水试验场,总投资超过10亿元,占地114万平方米,拥有高速环道、操稳道路、动态广场、坡道等13个功能模块,覆盖100余种典型路况,试验道路总里程超过50公里。
短暂的开放日探秘之旅不足以看见长城的全部,但却让参与活动的嘉宾看见了不一样的长城。感受到了长城对“造车”的热爱,对“造好车”的长期主义坚守,对员工的关爱,也更感受到了长城的造车初心和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感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