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比亚迪深陷舆论围剿:谁在导演这场抹黑大戏?

Auto伙伴 | 07-29

19592

比亚迪深陷舆论围剿:谁在导演这场抹黑大戏?

当一家企业从行业追随者成长为领军者,伴随赞誉而来的,往往还有看不见的暗箭。近年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一路领跑,却频频陷入舆论漩涡。从国足赞助风波到成都天府机场 “失控” 传闻,一场场指向明确的舆情风暴接连上演。这究竟是偶然的争议叠加,还是有预谋的抹黑围剿?背后的真相,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国制造业的人深思。

一、现象:两起风波中的 “异常信号”

近期围绕比亚迪的两起舆情事件,看似孤立,却处处透着刻意为之的痕迹。这些被精心设计的 “舆论陷阱”,通过扭曲事实、煽动情绪,将一家专注技术与担当的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

国足赞助风波:善意被曲解的 “文字游戏”

7 月 10 日,比亚迪宣布携手青训组织 “中国足球小将”,资金将专项用于青少年足球培养 —— 这是企业对中国足球未来的长期投入,无关短期商业回报。但仅仅 8 天后,7 月 18 日,社交平台突然涌现大量 “抵制国足赞助商” 的言论。有心人故意将 “赞助青训” 简化为 “赞助国足”,精准踩中公众对国足的负面情绪。短短 48 小时内,“抵制比亚迪” 的话题被推上热搜,仿佛这家企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

天府机场事件:被剪辑的 “失控剧本”

7 月 24 日,一段 “比亚迪车辆在成都天府机场失控转圈” 的短视频在网络疯传。视频中,司机蒋某因情绪激动的操作被断章取义,配上 “刹车失灵” 的解说,瞬间点燃舆论。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警方尚未调查,比亚迪官方也未发声,负面话题却已通过短视频平台 “病毒式” 扩散,甚至有营销号提前备好 “技术缺陷” 的评论模板。更巧合的是,当晚正是比亚迪海狮 06 的发布会,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涌入直播间刷屏 “失控”;而前一天,“懂车帝” 刚发布比亚迪车型的测试数据 —— 这场舆情,恰似一场精准的 “注意力转移”。

两起事件的传播路径高度相似:先是区域性媒体集中发声,再由网络大 V 与营销号联动扩散。足球赞助争议中,“抵制”“赞助商 = 国足” 等标签化用词被统一使用,形成舆论共振;天府机场事件里,“刹车失灵” 的未经证实言论被批量转发,短视频平台的点赞量远超正常事件热度。这种有节奏、有分工的传播,显然不是自发形成的 “民意”,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抹黑行动。

二、深层:舆论场的 “三重绞杀”

比亚迪的舆情困境,本质上是当下网络生态与商业竞争的缩影。当造谣成本低于辟谣成本,当流量优先于事实,当商战披上 “舆论外衣”,一家企业的正当发展便成了被攻击的靶子。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比亚迪失控” 的谣言视频动辄收获数万点赞,而官方发布的辟谣信息,点赞量往往只有几千。这种失衡背后,是部分网民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容易被情绪化内容裹挟。更有人利用这一点:一张模糊的截图、一段剪辑的视频,就能编造出 “技术缺陷” 的故事;而企业要澄清,需走流程、摆证据、做科普,等信息传达到公众耳中时,谣言早已深入人心。

部分区域性机构媒体、官媒新媒体早已背离 “客观中立” 的原则。为博眼球,它们随意分发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故意放大负面情绪。比如天府机场事件中,有媒体在标题中直接使用 “比亚迪失控”,却对后续警方 “司机操作失误” 的通报选择性忽略。有些自媒体更是将 “黑比亚迪” 视为流量密码:标题党、断章取义、拼凑细节,用 “霸凌”“绞杀” 等极端词汇煽动对立,完全罔顾企业的实际贡献。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与技术优势让同行倍感压力。而 “舆论战” 成了部分企业眼中 “成本最低的商战”:雇佣水军刷评、买通营销号抹黑、策划 “黑公关” 事件…… 通过制造 “技术不可靠”“品牌有问题” 的印象,试图动摇消费者信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比亚迪,更破坏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竞争环境。

三、小结:“孤勇者”不该在风雨中独自前行

比亚迪的遭遇,不是一家企业的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制造业在崛起过程中必然面对的挑战。当我们看到这家企业的努力与担当被辜负,看到 “善意” 被曲解、“创新” 被抹黑,不该沉默。

从坚持垂直产业链自主研发,到用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技术打破外资垄断;从赞助龙舟队弘扬传统文化,到投入青训助力足球发展 —— 比亚迪一直在做 “难而正确的事”。它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让 “中国制造” 在全球舞台有了话语权。正如网友所说:“它顶在前面扛压力,就该被这样对待吗?”

赞助青训本是企业担当,却被污蔑为 “蹭热度”;司机情绪化操作的个案,却被上纲上线为 “技术缺陷”。这种 “欲加之罪”,让人心寒。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需要企业的坚守,更需要舆论的理性。我们可以批评企业的不足,但不该用谣言将其钉在耻辱柱上;我们可以讨论行业的问题,但不该为 “抹黑” 推波助澜。

从胖东来被网暴,到比亚迪遭围剿,近年总有声音试图给优秀的中国企业套上 “舆论绞索”。这背后,或许有商业竞争的恶意,或许有对 “中国制造” 的不信任。但我们必须清醒:今天可以抹黑比亚迪,明天就可能轮到任何一家努力向上的中国企业。对谣言的纵容,就是对创新的扼杀;对恶意的沉默,就是对进步的背叛。

比亚迪的故事,是中国企业在舆论场中艰难前行的缩影。那些指向它的 “暗箭”,射中的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中国制造业向上生长的信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或许无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但可以选择不做谣言的传播者;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所有偏见,但可以选择看见真相、坚守理性。

因为,我们终究需要更多像比亚迪这样的 “孤勇者”—— 而他们,不该在风雨中独自前行。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品牌资讯
更多 >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