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王传福忍无可忍,比亚迪无须再忍

象视汽车 | 07-26

11029

人红是非多,枪打出头鸟,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大小,只要贴上“比亚迪”的标签,都可能被舆论无限放大。

一个简简单单、真相清晰的成都天府机场事件,再次让比亚迪处于风口浪尖。

这一次,王传福忍无可忍,带领比亚迪拿起武器反击。因为面对谣言和攻击,眼泪跟软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一、事件本质:官方调查与技术证据的双重验证

2025年7月24日,成都天府机场停车场内一辆比亚迪汽车异常绕圈行驶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部分自媒体在未核实完整信息的情况下,片面将事件归因为“车辆失控”,甚至暗示比亚迪存在技术缺陷。

然而, 四川机场公安的权威通报,以及比亚迪官方声明均明确指出:涉事车辆刹车系统功能正常,事件系驾驶员因联系不上乘客,导致情绪急躁引发的人为操作,未造成任何伤亡或财产损失。

从技术层面看,比亚迪车辆具备多重安全冗余设计,若刹车系统失效,车辆会自动触发紧急制动。而行车记录仪显示,驾驶员全程交替踩踏油门与刹车踏板,车速变化与操作完全同步,这与“失控”指控存在根本矛盾。

此外,警方检测排除了酒驾、毒驾可能,车辆最终由驾驶员主动停靠,进一步佐证了事件的偶然性。事情其实很简单,一般人都会看得懂看得明,但想不到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个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二、谣言传播:流量驱动和标题党传播的信息扭曲

尽管真相已明,部分自媒体仍通过断章取义剪辑视频、制造情绪化标题等方式传播不实信息。

这种传播模式具有明显特征:

碎片化叙事:刻意隐去事件部分信息,丝毫不提驾驶员与乘客的沟通问题,仅截取车辆绕圈片段,诱导公众联想“技术故障”;

标题党传播:部分账号在事件发酵后,迅速推出新能源汽车十大失控时刻、比亚迪刹车失灵惊魂40圈等传播内容,借势蹭流量。

技术误导 :以“画圈行驶”现象偷换“失控”概念,忽视驾驶员主观操作对车辆轨迹的影响。

以上种种谣言的扩散不仅损害企业声誉,更可能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非理性恐慌。比亚迪拿起法律武器,其新闻打假办公室已对相关账号取证,并强调将依法追责。

但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当大量非理性叙事文章大肆传播之后,事件真相和正确信息被人为扭曲,对比亚迪产品和品牌就已经造成巨大伤害。

三、深挖细思:利益链条和水军攻击的隐性操控

此次事件背后,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中的深层问题:

利益链条的隐性操控 :涉事车辆所属的机场车辆服务商正与比亚迪洽谈200台摆渡车采购协议,若事故被定性为“车辆缺陷”,相关方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以前类似案例中,部分竞品企业曾被曝通过雇佣水军、伪造证据链(如蔚来法务部公布的AI生成举报截图)攻击对手;

技术辟谣成本攀升:为了蹭流量,很多文章在传播中故意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且在叙事中隐瞒真相,人为引导技术疑点、安全事故等话题,迫使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自证清白;

公众认知的“标签化”陷阱 :事件中,“车辆失控”“安全隐患”等标签迅速引发群体联想,而驾驶员情绪因素、车辆实际性能等关键信息反被边缘化。

面对此类挑战,比亚迪的应对具有示范意义: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另一方面呼吁公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结语:以理性之光穿透信息迷雾

成都天府机场事件绝非简单的“车辆失控”个案,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中遭遇的舆论战缩影。

当技术争议被流量异化、当企业声誉成为商业博弈的筹码,唯有坚守事实底线、完善行业监管、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才能让真相不被流量淹没。

比亚迪的遭遇提醒我们,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守护真相的代价,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否则,最终受害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品牌资讯
更多 >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