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吞下极氪!中国汽车将诞生千亿级“超级航母”
汽车网评 | 15小时前
5148
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历史性时刻——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将以每股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新发股份的对价,收购极氪剩余全部股份。此次合并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台州宣言》战略蓝图的深化落地。
战略重构:从 "九龙治水" 到 "五指成拳"
此次合并是李书福《台州宣言》的终极落子。2024年9月,面对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50% 后的市场混战,吉利率先提出 "回归一个吉利" 战略,随后展开密集整合:几何并入银河、极氪控股领克、成立极氪科技集团。如今极氪彻底回归,形成"极氪科技集团主攻高端市场+吉利银河/中国星覆盖主流市场"的清晰架构。
这一调整直击行业痛点:此前极氪与领克在20-30万元市场重复投入超50亿元研发智驾系统,导致双方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合并后,吉利将彻底消除内部竞争,预计每年节省研发费用10-20亿元,供应链成本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更关键的是,极氪的高端品牌基因与吉利的规模化制造能力深度融合,形成 "技术向上、成本向下" 的双向突破。
技术核聚变:1+1>3
要知道合并后,也就意味着技术也将“合并”,技术协同效应迎来转变:
一是SEA浩瀚架构全面开放,极氪独享的 120 亿元研发成果—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 200 公里的 800V 高压平台,将首次向吉利主流车型开放。这意味着15万元级车型未来也能搭载百万级超快充技术。
智驾资源集中,极氪原有的Mobileye EyeQ6芯片团队与吉利自研的 "吉利大脑" 合并,形成超5000人的智能驾驶研发军团。意味着吉利或将不久,全系车型标配L3级智驾,成本平均水平也将大大降低。
全球技术输出,极氪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欧洲版SEA-M架构,将同时支撑极氪001 FR和吉利银河L8的出口,实现 "一套技术、全球复用"。目前极氪 001 在欧洲的订单已突破2万辆,合并后产能瓶颈将彻底打破。
合并后的吉利集团拥有 SEA 浩瀚架构、雷神电混2.0、神盾电池等12项全球领先技术,研发投入规模庞大,成为欧美车企不可忽视的对手。
用户价值重构,技术惠普下放
对消费者而言,合并是否意味着“花小钱,享高价值”:
技术下放:如极氪的电动门、无框后视镜等配置,或将出现在吉利银河车型里,若出现在15万级车型上,或许会带来更多市场。
服务迎来升级:极氪能源的千座超充站与吉利的5000个公共充电桩全面打通,用户可通过同一APP实现 "跨品牌找桩-充电-支付" 全流程,不仅让补能网更广泛,充电等待时间也大大缩短。
产品矩阵优化:极氪专注30万元以上豪华市场,吉利银河主攻20-30万元主流高端,中国星巩固15万元以下基本盘,彻底终结此前用户在极氪001与领克09 EM-P之间的选择纠结。
汽车网评:
当极氪的LOGO与吉利融为一体时,看到的不仅是资本的博弈,更是中国汽车人对全球竞争规则的重新定义。正如李书福所言:"一个团结的吉利,才能真正代表中国汽车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