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寄生or共生?日产N7的Momenta赌局给行业敲响警钟

汽车维基 | 07-13

20243

2025年6月30日,东风日产高调宣布N7纯电轿车交付量突破1万台,并同步推送首次OTA升级。官方微信号推送的文章配图中,Momenta的端到端智驾系统被置于核心醒目位置。

东风日产甚至还为此安排了一场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新能源品牌总经理王骞和Momenta高级总监脱悦的访谈,虽然东风日产无智驾自研能力是事实,但是能明目张胆把供应商放新车宣传C位这件事情,还是让人非常惊讶。

此番对话完全暴露了日产的“技术空心化”:既要借Momenta技术背书挽回消费者信任,又因缺乏议价权被迫接受供应商的“技术领导”角色。

主机厂与供应商权力关系竟然因为东风日产主动放弃“灵魂”,实现了反转:昔日“技术日产”的光环,如今竟需靠供应商认证。

东风日产需为外采方案支付更高溢价,且彻底丧失功能定义权。

在实际购买中,低配车型是没有Momenta方案的,如果用户选择搭载Momenta方案的Pro Max版本(13.99万元起),还可能面临无法交车的问题。

“高阶的交付其实是一个蛮复杂的过程,他不是一个标品的交付,基本上每家客户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多少都要做一些定制化的开发,所以需要扑不少人力跟资源的。”另外一家智驾供应商在和【汽车维基】聊天时坦言。

那么问题来了,东风日产为什么要走这步险棋?东风日产的高调绑定,实则是多重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技术依赖的赤裸现实

在东风日产N7的智能化叙事中,Momenta始终是绝对主角。作为N7高阶智驾方案的唯一技术提供方,Momenta的“一段式端到端飞轮大模型”始终被置于宣传核心位置。

该系统整合感知与规划模块,通过长期记忆(学习用户驾驶习惯)和短期记忆(实时环境建模)的结合,实现了高速NOA、城市记忆领航辅助、全场景泊车等功能。

然而,这些能力的实现完全依赖Momenta的算法框架,东风日产仅承担本土化适配角色。更值得玩味的是,东风日产在传播中罕见地将供应商名称屡屡提及甚至捧上高位,例如“东风日产联合Momenta打造高阶智驾方案”——此举在合资车企中几无先例,近乎主动暴露技术空心化。

另外一边,Momenta倒是乐得看到东风日产这种姿态,作为供应商,正常本该隐身于主机厂身后,如今却倒反天罡,走向台前。“甲方”东风日产N7的“成功”案例,未来恐将帮助“乙方”Momenta接到更多大单。

为何走这步险棋?

东风日产的高调绑定,实则是多重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日产中国销量已连续四年暴跌,2025年1月同比下滑30%,主力车型轩逸被比亚迪秦PLUS等竞品碾压。而N7项目因原方案缺乏竞争力,曾推倒重来导致延期半年。此时借力Momenta的成熟方案,是避开自研长周期、快速填补智能化短板的捷径。

在“技术日产”标签日渐黯淡的背景下,Momenta作为行业第一梯队的背书(客户包括奔驰、比亚迪等),可短暂营造“智能化逆袭”的幻觉。例如在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中,N7作为裁判车展示的自动驾驶能力被国际自盟官员公开认可,此类营销将Momenta的能力直接转化为日产的技术光环。

2025年初,日产中国研发团队被赋予产品定义核心决策权,打破日方“总部遥控”模式。中国团队选择Momenta而非日产自有技术,本质上是对总部技术路线的不信任,本土化策略已从“引进”转向“外采”。

风险:从技术附庸到生存危机

这种深度绑定短期内可能换取市场声量,但长期埋下多重隐患。

Momenta同时服务超10家车企,研发资源必然向头部客户倾斜。例如比亚迪凭借规模化订单和自研能力,已实现天神之眼智驾方案成本压至4000元级,而日产既无成本优势,又无技术主导权,未来升级节奏恐受制于人。

当“Momenta inside”成为N7的核心卖点,消费者对日产品牌的技术信任将进一步瓦解。反观丰田、大众等合资车企,即便采用外采方案(如丰田+小马智行),传播中仍强调自身整合能力而非供应商名号。

智能驾驶是车企未来竞争的核心战场。比亚迪、吉利等已通过自研+合作并行模式构建技术护城河,而日产将命脉全盘交予供应商,无异于放弃能力积累。一旦Momenta技术迭代滞后(如应对L3法规),日产将无备选方案。

更讽刺的是,日产内部对N7的销量预期高达纯电版5000辆/月,但Momenta方案仅搭载于13.99万元以上的Max版本,走量车型仍缺乏智能化差异化——绑定供应商并未真正解决产品竞争力问题。

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健康关系:共生而非寄生

Momenta与日产的案例,为行业提供了深刻的镜鉴。理想的主机厂-供应商关系应遵循什么原则,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如华为HI模式,车企需主导架构定义、数据闭环和用户体验。供应商提供模块化能力(如芯片、算法),而非全栈接管。

头部车企普遍采用“多供应商+自研团队”并行策略。例如小鹏同时使用英伟达芯片和自研算法,避免单点依赖。

供应商技术应转化为车企的品牌资产,而非反客为主。例如蔚来宣传Aquila超感系统时弱化供应商名称,强化“蔚来自研”标签。

反观东风日产,其传播策略暴露了合资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典型困境:既无力自研,又不甘沉默,最终沦为供应商的“代言人”。当行业进入L3落地攻坚期,这种寄生模式将使其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性。

结语:一场没有退路的赌局

绑定Momenta是东风日产在销量崩盘下的应激反应。短期看,它用最低成本换取了一张智能化牌桌的入场券;长期看,这张券的兑换代价可能是技术灵魂的永久抵押。

当中国车企以“技术平权”重塑市场规则(如10万级比亚迪海鸥标配高速NOA),缺乏核心能力的玩家纵有百家供应商加持,亦难逃陪跑命运。

日产若真欲翻盘,是该思考如何把“Momenta”的名字从宣传栏里悄悄撤下了。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品牌资讯
更多 >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