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凭啥带货小鹏G7?
超级充电站 | 07-08
19756
小米YU7订单要等一年,雷总说你们要不看看小鹏G7吧。但实际上,雷军只是推荐,小鹏G7并不是特别需要他的引流也可以大卖。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相比预售,这一次小鹏新增了一个602长续航Max版,共分为三个三个版本:602长续航Max版、702超长续航Max版、702超长续航Ultra版,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22.58万元。果然,小鹏G7上市仅9分钟,其大定订单即突破10000台。
G7这台车其实要讲透很简单,就四个字:干Model Y。
焕新Model Y的优势点在于:空间、舒适、科技和安全。
G7的应对手段很简单,我带来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舒适,更强的科技,更好的安全。
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对G7这台车去拆解。
一、空间:家庭出行的颠覆性革新
Model Y以实用空间著称,但G7直接将标杆提升至“移动客厅”级别。整车空间达4.47m³,配合前排1062mm与后排1035mm的头部空间设计,彻底释放家庭用户的压抑感。实测中,身高188cm的NBA球星马布里在后排轻松将篮球举过头顶,印证了其垂直维度的突破性优势。这种空间革命不仅来自尺寸,更源于小鹏对家庭场景的深度理解:后排可容纳儿童安全座椅及大件行李,同时优化了门框开口角度,方便老人孩子上下车。
二、舒适:AI底盘终结“晕车痛点”
Model Y的驾驶平顺性虽优,却未根治电动车常见的晕车问题。G7则通过全球首发的太极AI底盘实现降维打击:
智能预判系统:集成5项AI控制能力,提前识别减速带、颠簸路段及障碍物,毫秒级调节阻尼;
军工级测试背书:历经上万次减速带测试、超2000次起伏路标定,结合液压衬套矩阵,将振动过滤效率提升40%;
场景化验证:创新性邀请网红晕车狗参与实测,证明其对敏感人群的友好性。最终,G7将“舒适”从主观感受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座舱平稳度较Model Y提升30%,长途出行不再疲惫。
三、科技:L3级算力开启“主动服务”时代
Model Y的Autopilot聚焦基础辅助,而G7以Ultra版为矛,刺向未来智驾高地:
算力碾压: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提供2200TOPS有效算力(行业旗舰3倍),支撑全球首发的VLA+VLM大模型;
架构革新:VLA-OL构建“运动大脑+小脑”双神经网络,支持持续强化学习(9月OTA落地);VLM大模型则赋予车辆环境理解能力,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跃迁,例如记忆用户偏好并预调空调;
全系普惠:Max版保留80%核心功能,而Ultra版以60%选配率证明用户对小鹏技术迭代的信任。这不仅是对Model Y的超越,更是对“软件定义汽车”的重构。
四、安全:从硬件冗余到场景化守护
Model Y的五星安全口碑源自结构设计,G7则通过“全域安全哲学”实现升级:
底盘硬实力:全系标配双叉臂+五连杆悬架,结合太极液压衬套,将侧倾控制精度提升25%,紧急变道更稳定;
AI主动防护:VLM大模型可预判潜在风险(如儿童突然穿行),联动制动系统缩短反应时间;
极端验证:300+次早晚高峰标定及严苛路况测试,确保从城市拥堵到高速巡航的全场景可靠性。最终,G7将安全从“被动防护”进化为“主动安心”,契合家庭用户的核心诉求。
结语:不靠“引流”靠实力,小鹏的长期主义胜利
雷军的推荐虽为G7增添话题,但真正支撑其9分钟万台订单的,是产品内核的硬核实力。何小鹏的“三年涅槃论”在此兑现:通过组织重构与全域技术开发,小鹏以G7证明“家庭科技”赛道无需价格战,只需将长板做到极致。随着Ultra版智驾全球化和大众合作的深化,G7不仅干掉了Model Y的短板,更开启了智能SUV的价值新纪元——在这里,科技是普惠工具,而非炫技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