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后视镜,下一个可能被整顿的对象?
汽车网评 | 13小时前
7727
小米SU7的一场重大事故,让驾驶辅助、隐藏式门把手两项新颖的技术面临行业整顿的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米汽车算是“立功”了。事实上,当前还有一项新颖的技术也有可能面临行业整顿,只不过因为尚未普及,这项新技术的一些隐患暂时没有浮现出来,那就是CMS电子后视镜技术。
早在2023年7月1日,《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实施以后,CMS电子后视镜正式取得了合法上路使用的身份。相比于传统的镜面后视镜,CMS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获取车外后方的影像,再通过专用的显示器显示影像,由于经过一系列技术的处理,对于雨天、夜间等特殊场景下,依旧能够清晰观察车后方的情况,相比传统后视镜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安全特性也是这项技术发展的初衷。
不要以为CMS电子后视镜只是摄像头+显示器那么的简单,它的技术要求相比倒车影像其实要更高,对于视野范围、图像延迟、亮度、安装位置、抗冲击性、电气安全等都有相关的标准。由于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门槛,且制造成本偏高,因此目前普及范围并不是太广泛。
不过,以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内卷程度,CMS电子后视镜很可能成为各大车企下一个“军备竞赛”的目标,目前已有相应技术的供应商将整套系统的单价成本从上万元一套降到数千元的水平,未来预计还能进一步降低,或许在某一天某品牌的某款车型上市发布会上,厂家会打出全系标配的卖点。
尽管技术要求更多更复杂,但在用户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而且在某些细节上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目前各大车企推出配有CMS电子后视镜的车型,显示器安装的位置都各有不同,有的设计在门板上,有的则安装在中控台上,这就导致驾驶员观察后视镜和车外情况的过程中,需要频繁转移视线和“对焦”,甚至需要扭头再观察,增加使用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无形之中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而传统后视镜往往只需眼睛余光的配合,即可完成后视镜与侧方道路环境情况的观察。
由于摄像头的先天视觉景深的特性,导致驾驶员通过CMS电子后视镜观察难以作出准确的距离判断,在倒车泊位时也会增加难度,对于新手司机更不友好。当然,这一问题并非无法解决,通过在屏幕中显示相应的引导线,实际上可以给驾驶员提供辅助。
与此同时,CMS电子后视镜并未真正消除侧方盲区,由于摄像头依旧安装在传统后视镜相同的位置,即使部分车型提供广角的视觉,仍然存在一定的盲区。车企花上大量的研发、制造成本,却并未解决传统后视镜最大的问题,导致不少用户认为CMS电子后视镜是多此一举的鸡肋配置。
此外,CMS电子后视镜的可靠性依旧是用户的质疑点。目前中控屏幕、全液晶仪表已在汽车上广泛使用,但部分车型依旧不能避免偶发黑屏故障的情况出现。而CMS电子后视镜作为涉及驾驶的相关部件,一旦出现故障,必然会提升安全上的风险。
正是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CMS电子后视镜技术是一项值得被重视优化的技术,其弊端和隐患急需及时改进,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法规也需要及时更新,不要等到真正出现重大事故时,才想到要进行行业整顿。
汽车网评:长远来看,CMS电子后视镜技术还是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在汽车融合智能化技术的当下,CMS电子后视镜技术未来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独特功能,从而促进汽车科技往更深更广的维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