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Glocal战略:全球化3.0的中国创新样本
车透社 | 04-30
19913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的聚光灯下,上汽集团以一场战略发布秀重新定义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逻辑。从550万辆海外累计销量到“Glocal战略”的横空出世,这家中国汽车巨头用“全球视野+本土深耕”的双螺旋模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车企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进化路径。
这不仅是一次战略升级,更是一场关于全球化新范式的思想实验——当中国汽车产业站上全球舞台中央,如何用技术、生态与文化的三重共振,书写跨国企业的“中国方案”。
上汽集团海外战略3.0的命名“Glocal”本身便充满深意:Global(全球)与Local(本土)的融合,既是对传统跨国企业“全球标准化”模式的颠覆,也是对中国车企独特优势的战略提炼。
回顾彪炳战绩,MG品牌作为上汽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MG品牌已推出轿车、SUV等十多款产品,全球累计销量超500万辆,在海外20多个国家位列销量TOP10,为上汽集团的全球化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上汽计划未来三年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覆盖SUV、MPV等全品类,并搭载HEV混合动力系统与固态电池技术。这种布局绝非简单的产品矩阵扩张,而是以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为矛,精准刺入欧美日韩车企尚未完全覆盖的增量市场。
在海外产品方面,上汽已实现横跨ICE、HEV、PHEV和BEV多品类车型选择。上汽集团通过“Glocal战略”, 适应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和特点,有的放矢,并不断完善和巩固全球汽车产业链布局,提升品牌的全球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更好地推动了中国智造标准输出。
从建立东南亚供应链基地到在欧洲设立用户体验中心,上汽将制造、服务、文化三大要素纳入本地化体系。这种“带着产业链出海”的模式,既规避了贸易壁垒风险,更通过就业创造、技术转移与当地经济深度绑定。
电动化技术的先发优势,成为破局关键。固态电池的量产落地计划,直指2025年全球电动车渗透率20%的关键节点。相较于传统车企的渐进式改革,上汽选择在电池、电驱、电控三大核心领域同步突破。
站在550万辆的出海里程碑上回望,上汽Glocal战略的深意愈发清晰:它是中国汽车工业四十年积累的集中迸发。
当固态电池打破续航焦虑,当智能驾驶重构人车关系,当本土化工厂成为社区伙伴,上汽正在证明:全球化不是单向度的征服,而是双向奔赴的价值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