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解码汉中的变与不变!从50亿+集团CEO到深度体验中国第1人之(四)

1号纪实 | 04-14

20174

作者 | 陈   全

责编 | 陈尚平

出品 | 1号纪实

前三篇游记介绍了阳光之城西昌和成都的八个“世界之最”,承蒙十几万读者厚爱。本篇游记将通过汉水之畔的时空对话,带大家体验一下西部的另一个重要城市汉中。

这座位于秦巴腹地的地级市,在中国城市排名中并不显眼,媒体曝光度也不高,似乎存在感不强。但它却是每个汉族人都应铭记的精神原乡,是一个不应忽视、值得深入体验的城市。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它不仅是地理坐标上的 "西北小江南",更是 "汉族和汉人" 称谓的起源之地。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除中国外,汉人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且文明从未中断的民族,汉族以 "和而不同" 的包容精神、"经世致用" 的实践智慧,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而这个伟大民族的称谓,正是源自 2200 多年前的一段历史传奇: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终结秦王朝,后被项羽封为 "汉王",定都汉中。公元前 206 年,他以汉中为基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击败项羽,最终建立了延续 400 余年的大汉王朝。至此,中原华夏子民开始以 "汉人" 自称。至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汉" 作为族群称谓被正式载入律令,汉族之名由此定型。

下图为我在汉中博物馆的望江楼特展中拍摄的历史描述。

下图为我在汉中博物馆的汉台碑林中拍摄的石刻浮雕。

此次汉中之行,我们从城市肌理到人文脉络进行了深度体验。最直观的感受是,这座城市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它既非故步自封的 "活化石",也不是千城一面的 "复制体"。有人认为其发展节奏偏缓,错失了许多机遇;也有人赞叹它守住了绿水青山,保留着率真质朴。这种发展理念的碰撞,恰似汉江之水的两种形态 —— 既有奔向大海的澎湃动力,也有滋养大地的静默深情。

基于以上感受,本篇游记就以“汉中的变与不变”来展开。

先说第一个“变与不变”:汉中的行政归属变了,但是源自巴蜀的文化习惯基本没变。

在汉中博物馆的汉台碑刻前驻足,历史的褶皱里藏着惊人的文化密码:自刘邦受封汉王的公元前206年至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的漫长岁月里,汉中始终是巴蜀文明的重要拼图。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益州,汉中即归益州。刘备在成都称帝之前的封号就是汉中王,诸葛亮长期驻扎于汉中作为蜀国前线基地,死后也安葬于汉中勉县的定军山武侯墓。唐代,汉中为山南西道驻地,管辖范围如今四川北部一带。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地方政权前蜀、后蜀也都据有汉中。宋代,汉中又长期是“川峡四路”之一的利州路驻地。从上图可以看出,两者之间虽被巴山山脉所隔,但是比起翻越秦岭去关中地区却要便利得多。金牛道上的马蹄声与米仓道的背夫号子,编织着与蜀地血脉相连的文化经络。

(古汉台是刘邦在汉中的王府所在地)

(汉中市勉县的武侯墓照片)

直到元朝统一中国后,这一行政隶属才发生根本的改变。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破"山川形便"的政区划分原则,汉中才被正式划归陕西行省。这一变化延续至今,汉中虽然地理位置上属于南方(南北以秦岭为界),但行政上隶属于北方的陕西省。

这种行政归属的戏剧性转变,如同在文化基因链上植入新的染色体。但地理宿命终究难以抗拒,汉中一直与四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汉中人至今仍保留着与四川相似的方言和习俗。而汉中的特产如米皮、汉中凉粉等,也都深受四川人的喜爱。汉中也是一个麻将文化深厚的地区,汉中麻将是以四川麻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玩法有些许不同。作为长期居住在四川的我们来说,无论是气候、饮食、语言和习惯,这种毫无违和感的融合,在汉中的感受非常亲切。

当四川盆地的川剧与关中平原的秦腔在汉中上空交织,方言里保留的入声系统与饮食中的麻辣因子,依然固执地证明着源自蜀地的文化脐带。在饮马池美食街蒸腾的热气中,米皮的柔韧与火锅的浓烈达成奇妙和解。汉中米皮严格选用当地籼米,经十二小时浸泡、石磨细研、竹笼急蒸而成,薄如宣纸却不失筋道,搭配汉中本地菜籽油炼制的红油辣椒、汉江流域的黄豆芽和二十余种香料配比的调料水,酸辣鲜香中带着汉水的清甜。而菜豆腐这道传承千年的早餐,将秦岭山泉点制的豆浆与祖传酸浆水反复凝结,佐以窖藏半年的浆水菜和汉江青石压制的泡菜,酸香醇厚中透露出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

(在汉中饮马池美食街品尝菜豆腐、米皮、面皮、凉粉)

总结起来,从行政管理上,汉中自元朝起就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从隶属于巴蜀到陕西。但是不变的是,汉中与四川的联系却一直远比与关中地区更为紧密,也保持了更多四川的习惯和特色。

我的读者中很多对经营管理比较有兴趣,顺便聊聊“刘邦取天下是必然还是偶然?“这个话题。楚汉争霸时刘邦在硬实力上是远低于项羽的,但是就像商场一样,胜利者为什么往往并不是实力最强的呢?

汉高祖得天下后有段著名的论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我对此深以为然,虽然刘邦的成功也有一定的运气的成分,但是善于发现人才、能够用好杰出人才,无疑是他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希望在识人用人方面精进的朋友,可以读读下面这本书。

下面说说第二个“变与不变”:汉中第一堰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陕南鱼米之乡“的地位不变。

站在石门水库的观景台上俯瞰,山河堰的千年文脉在粼粼波光中若隐若现。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依然广为传说,这位汉相主持修建的汉中第一堰"山河堰"水利体系(据说仅比”都江堰“晚几年)也造就了"鱼米之乡"的前身——据《汉书·沟洫志》记载,建成后汉中盆地"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当褒惠渠(1942年建成)的清流汇入智能灌溉系统,尤其是1975年建成了以灌溉为主的石门水库,古老的农耕智慧正在完成现代性转化,山河堰的水利功能就大幅下降。

(石门水库建成后山河堰平时水流很小)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本次没有登上古栈道,据说是石门水库蓄水后古栈道重修,去年部分路段出现山体松动而封闭维修。

虽然山河堰发生了巨变,但是汉中作为“陕南鱼米之乡”的定位从来没有发生变化。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的盆地,汉水之中间地带。由于巍峨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汉中地区的气候相较同纬度区域更加温和湿润,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汉中种植水稻周期较关中平原多出二十余天,油菜花期可从二月末持续到四月中)。不仅如此,由于同时存在山地、河流、平原等多个地理版块,汉中地区可供人们利用的资源十分多元,还可进行渔猎,故汉中自古便有“鱼米之乡”之称。这也是为什么刘邦能以汉中为根据地,北伐获取天下的重要原因。

(“两山夹一水”的汉中盆地 图片来源:发现中国)

当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耕文明在此深度交融,"鱼米之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22年汉中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5万亩,形成"田中稻、渠中鱼、埂上菜"的生态循环。浆水面作为汉中消暑圣品,将山野芥菜、芹菜在陶缸中自然发酵百日制成浆水,与三揉九醒的手工擀面相配,酸爽开胃中饱含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而省级非遗"谢村黄酒"以秦岭北麓的糯米为原料,沿用《齐民要术》记载的古法酿造,经三年窖藏方得琥珀琼浆,成为汉中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最后谈谈第三个“变与不变”:汉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长期不变,但是汉中的城市面貌和山水变得更好。

汉中的不变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坚守了对环境的爱护。就像开篇所讲,汉中与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不太一样,没有以“发展是硬道理”为借口去破坏环境,反而连续二十多年将财政收入的5%投入生态修复——朱鹮种群从1981年全球仅存的7只恢复到当前的7000余只,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经典案例。汉中似乎也不是那么在乎别人怎么看,就那么安心地做着自己。犹如莎士比亚那句名言: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根据陕西省产业与招商大数据,汉中市整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综合排名仅列第221位。作为欠发达地区,按说汉中市应该有更强的愿望来大力发展经济。可是在汉中,"生态优先"的理念是刻进基因的生存哲学,在发展经济时有这份定力还是很值得钦佩的。

(2024年陕西省GDP全国排第14,汉中市在省内排第七位,均与前几年保持不变)

(上图为摄影家魏作平站在汉中山腰上拍摄的)

当然,不变的是汉中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执念,变化的是汉中结合自然环境开展的现代化升级。近年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汉中就在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中积极开展现代化升级。市建规局总工程师王阳说:我们加强名城保护,搬迁污染企业,发展第三产业。从市区雕塑、路牌、公交站牌、路网结构、夜间亮化、市政美化等入手,打造汉文化符号,提升城市个性和魅力。城市绿化覆盖面积是原来的58倍,绿化覆盖率突破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原来的44倍,汉江湿地公园更以97%的优良空气天数诠释着"诗意栖居"。汉中也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

(上图来自汉中市官网)

同时,汉中市也陆续建成“三高一铁一场”的立体交通网络,“蜀道难”已经成为历史,对促进绿色旅游产业大有裨益。早上在西安吃肉夹馍,中午在汉中吃热面皮,晚上在成都吃火锅,这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已变为现实,我从西安回成都时就真切地体验了一次。

近年越来越火的汉中油菜文化节是一个既保护了环境、又带动了产业升级的代表性案例。之前油菜花只是一种农作物,现在汉中油菜花节作为“一朵花”的盛会,早已超越传统赏花游的边界。它不仅是汉中生态“颜值”的集中展示,更成为撬动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的“金色杠杆”。我这次来汉中正好赶上了3月20日“2025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在勉县启幕,我们带着康妮去花海里徜徉,你看她站在草牛头顶上俯瞰的气势,就像自己是个女王。

(汉中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

听民宿前台讲,每年这几天大量游客蜂拥而至,酒店的价格都会应声上涨,我们因为入住得早才享受了相对低价。这个民宿我们还比较喜欢,在市中心出行方便,但是属于闹中取静那个类型,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庭院布置打理得幽静、整洁、有文化气息。

(在汉中入住的“浮生阙文化主题民宿”)

在我看来,汉中市能够坚守初心非常可贵,可能在短期会损失点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看是利大于弊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长久之计,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一个城市美不美,不在于多么现代化,更多是在于置身其中的人是否觉得舒适自在。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我在汉中这几天,经常去大街小巷溜达,时不时与当地人聊天,能够感受到生活在汉中的百姓那一种悠闲、自然和质朴。

离开汉中的时候,恰巧在车上听到张国荣那首《我》: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突然觉得这首歌的意境与汉中的个性真的很相似。也许冥冥之间,这就是汉中在我们告别时的诉说吧!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也欢迎在留言区反馈:

你赞同汉中的坚守吗,汉中还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呢?

【后记】

我们在体验完汉中和西安后,有一些重要事情需要回成都处理,这篇游记是在回成都后完成,下一篇关于西安的游记将在五一前后发布,敬请大家持续关注。

本次游学的行程暂时去不了十堰和襄阳,下一站武汉市是我的户籍所在地,离我的老家黄冈市很近。我呆在武汉的时间一共不到五年,在外地工作学习期间几乎每年回武汉一次。期待在武汉的游学,能带来新的体验和启示。

作者简介

陈全,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武汉大学硕士毕业。曾任央企和民企汽车厂家高管、成都三和企业集团(中国汽车文化引领者和西部标杆经销商)CEO,中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会副会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特聘专家,现任四川省汽车贸易商会名誉会长,是中国汽车界知名职业经理人。倡议并践行“深度体验中国345城”第一人。

研究牛人,书写牛人,成就行业第1人。专访人物数量2000+如果你或身边朋友,有好看的创业人物故事,欢迎联络我们。壹号传媒旗下有纪实、汽车、娱乐等矩阵,入驻媒体平台100+,作品阅读量超过8亿人次。商业人物专访; 自传、企业传撰写; 企业公关、新闻稿撰写;公众号、自媒体账号代运营;纪实特稿、新媒体线上线下教学;情感咨询、法律咨询等。欢迎投稿、交流、合作。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