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话汽车未来(一):电车VS油车,共生还是一支独大?
水滴 赵思蒙 | 2023-04-18
181374
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举办前夕,由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CB20指导、水滴汽车主办的“青年对话汽车未来”暨新汽车营销高峰论坛正式开幕,论坛以预言时代“谁能定义未来汽车”为论点,开展了一场观点激荡、思想碰撞的交流盛宴。
作为新汽车营销高峰论坛的一部分,分论坛提出“电车VS油车,共生还是一支独大?”的话题引人深思,多位车企领导发表了自己对话题的理解,为智电时代困扰用户最大的难题做出“最优解”。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乔健桐首先发问,最近油车和电车比例问题成为汽车行业讨论的热点,有人说到2025要占到6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30年电车能占到90%,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后汽车新能源市场和油电占比究竟是怎样的发展节奏?
哪吒汽车副总裁兼营销公司总裁江峰表示,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目前仍保持竞争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插电式、增程式,从本质上解决了纯电汽车的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更完整的规划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
由于很多车企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新能源汽车形成了发展的初步阶段,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很可能成为替代关系,特别是随着补能网络的建立和健全、电池技术的发展、还有攻克所有安全性难题后,新能源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经济性上,毫无疑问是有明显优势的;而且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结构也决定了,它是实现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基础,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的最终发展方向。
“岚图汽车是东风集团下面的造车新势力和造车新实力,标志着东风集团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以及对中国汽车工业下一个50年做的思考和实现。”这是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给出的答案。卢放认为,岚图汽车存在的很大程度上意义是让这个社会运转更高效,做新能源的转型实际上也就是考虑如何让用户的出行提高效率,虽然现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有一定共生的关系,但未来一定是替代它。
卢放判断,中国汽车工业全面电动化的速度会非常快,如果再配合智能化发展,可以使车辆的效率变得更加高效。在这种情况下,电动化又成为智能化最基本、最好的载体,没有电动化很难再谈到智能化,但智能化确实能给用户在车上带来更好的体验。就像现在用的智能手机,习惯之后再也用不回带功能键的“老年机”,这是不可逆的过程,中国需要在技术、供应链和产业链等方面做好储备,坚定拥抱这样的变化。
比亚迪汽车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非常赞同卢放的看法,他向大家介绍到,目前新能源领域变化速度太快,预计2025年比例不会低于70%;当然也不可能是100%,因为豪华车会存在,尽管现在比例正在缩小,但在中国社交的需求还是存在,燃油车消费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比例存在?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是需求变了,中国现在进入存量市场,增换购燃油车的比例已经降低,用户的首要选择还是新能源,这是大势所趋。第二点是城市布局,中国有300多个地级市、总共1850个县城,连县一级市场的增换购都不考虑燃油车了,留给这些人的只有中国300万首购车辆,这个市场已经很小。
第三点在用户选择性,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最焦灼的就是15-20万级别,主要战场的变化意味着给行业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原来说新能源渗透率低因为产品做的少,现在全世界都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给客户提供的选择性也多了,所以渗透率会越来越高。第四点在转型速率上,此前中国家电、手机行业达到一个比例后,后面会呈现几何级增长,汽车领域也是如此,它会影响着中国市场的潮流,加速汽车新能源化的扩散。
继张卓解答完油电比例该如何发展后,另一位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做智能机器人方面研究的柳龙生同学提出了更犀利的问题:“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热度越来越高,甚至赶超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地区,假如单独靠新能源车企单方面努力,真的能做到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消费趋势吗?”
首先回答该问题的是江峰,江峰认为国外的合资伙伴空前高涨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都指向新能源,其次汽车行业新能源化已经达成共识,最后是出口海外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以中国品牌为代表,而且得到了用户空前的喜爱和接受。他认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新能源化是下一步的增长点,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个新的蓝海市场。
卢放则表示,一百年前汽车在欧洲诞生时也有同样的问题,以前大家纠结汽车能不能代替马车,现在无非就是新能源汽车能不能代替燃油车,放到历史的维度看这个问题时,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从用户体验和社会效率提升的角度来讲,能源使用的效率、交通效率的提升、用户体验的提升,这些大趋势在全球得到了共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可能只是汽车工业下一个一百年的时候觅得了先机,他认为肯定是从中国先发起,再去席卷全世界,只不过席卷到全世界的时候,还要看中国未来的主机厂能力、供应链的能力,包括营销的能力,如何进入到更多地方的市场。他预测中国一定会参与到全世界的汽车市场上竞争当中去,也相信中国汽车工业能够获胜。
“以往全球所有的战争来自于能源危机,能源引起很多矛盾,这次因为新能源解决了能源节省问题,全球政府都在促进这个意识的共识达成。”张卓在全球在新能源领域达成共识方面进行了特别解释,他认为中国不是一个人在推广这个事情,是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共同推动新能源全球化的发展,包括供应链、运输端的需求和政府端的需求也是一样。
其次泰国、东南亚的新能源市场现在很火爆,包括南美很多小国家,因为南美这些国家贫富差距有点大,中国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售价跟当地奔驰、宝马的价格一样,当一个国家富人阶层、精英阶层开始使用这个车辆的时候,对这个国家新能源的推广起到带领的作用。
南美也是这样的,欧洲也是这样的,东南亚也是这样的,所以全球化的趋势不用怀疑。未来的格局,中国企业一定是在产品、技术、供应端换了战场,从中国搬到国外再重演一遍中国各路诸侯“三足鼎立”的情况。
三位车企领导的发言,揭示了智电时代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发展图景,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攀升,新能源车逐渐深入人心,绝大部分选择了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已无法再开回燃油车,说明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已经形成。
也不难看出,加速新能源转型也是现在青年后浪所期盼的,只不过技术创新仍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必须攻克的难关,例如动力电池、操作系统和补能设施等,也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不确定性,青年后浪们才能创造更多值得行业期待的“可能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