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青铜封神榜|2022年12月BEV黑榜:打不破的马太效应,千年老末都是谁

青铜科技 | 2023-01-17

88637

青铜科技依据自中汽数据中心独家获悉的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推出“青铜封神榜”之BEV月度红黑榜及PHEV月度排行榜。

其中,BEV月度黑榜并非严格按照车型在细分市场的上险量倒序排位,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明显有负期待的品牌和产品。

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上险量为705,395辆,环比11月(532,956辆)增长32.4%。其中,共有238款总计517,246辆BEV新车登记上险,环比11月(386,053辆)增长34%。

2022年1—12月,新能源汽车总上险量为5,333,230辆,其中BEV为3,974,346辆。

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不确定性、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展现出了行业强大的发展韧性。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起到了巨大的拉动销量的作用。乘联会数据,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不过,在销量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市场和企业仍要面临不少挑战。

从大环境来看,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并不稳定。受地缘冲突、中美博弈影响,中国面临多领域封锁与打压,高端产业链和科技人才面临挑战。另外,全球经济正处于低增长、高通胀、高风险、高债务状态,也会影响国内经济复苏。

所以,尽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长远看消费升级是大趋势,但短期宏观经济走弱以及疫情影响,会导致消费信心受挫、消费增速下降,消费降级、延期消费等风险依然存在

回归到汽车行业,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在高歌猛进十余年后,新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从此中国车市进入存量时代。到了这个阶段竞争,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更加明显。存量竞争就是此消彼长,这正是当前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竞争的真实写照。

对于车企来说,需要同时推进燃油和电动两条技术路线,转型压力巨大。仅从新能源领域来说,虽然市场最终目标是全面纯电化,但BEV车型当前难以解决里程焦虑、补能效率低的问题,所以现在有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等多种动力路线,每种动力车型各有千秋,可满足不同消费人群。

在这种多动力并行时代,竞争将愈发激烈。车企的研发精力被分散,需要更多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投入支撑多条路线。原本新能源汽车成本就高居不下,随着支出增加,企业盈利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剧。

而且,经历了近两年缺芯贵电的折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尽可能的布局全产业链,从动力电池到芯片,从硬件到软件,或自研自产,或合资入股,力争从源头控制新能源整车成本,同时既不想给零部件企业“打工”,也不会被别人掌控“灵魂”。

如此,新能源车企的投入更加难以估量。而现在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赛道越发谨慎,融资难度也将加大。去年,港股主要上市车企的下跌幅度普遍达到40%左右,其中小鹏汽车市值下跌幅度达到79%。

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和资金压力下,弱势品牌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1月12日举行的长安汽车伙伴大会上讲到,2022年,中国市场现存147个汽车品牌,新推出车型197款,其中新能源116款,占比58.9%;在售新能源372款,平均月销1163辆,这显然是不符合产业规律的。如果按当前市场容量、单车型月销过万进行测算,100款车型就将饱和。过去3年,已经倒下了75个品牌,预计3-5年后,或将还有60-70%的品牌会面临关停并转。

一线品牌由于其规模效应,只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仍然具备机会和优势。特别是一线中国品牌,本身已在质量、服务等领域,具备了和合资品牌相抗衡的实力,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新技术领域,也已处于了行业前列,再加之灵活的治理模式、对中国市场的精准认知、快速的产品变现能力,在本轮竞争中将有望达到新高度。二线品牌由于规模受限、无持续经济支撑,转型将面临巨大挑战,绝大部分面临关停并转

从2022年每月的BEV和PHEV榜单能够看出,新能源市场最终格局虽然不能确定,但发展趋势始终是强者恒强。BEV红榜和BEV黑榜上的车型大体上是固定的,二、三线的自主品牌以及一些合资品牌部分车型一直处于吊车尾的状态。

比如燃油车时代被称为日系三巨头的丰田、本田和日产,尽管也在新能源市场推出了几款车型,但销量大都不好;豪华品牌中奥迪除Q4 e-tron上险量能达到千辆左右,其他几款车型上险量都在一百左右;北汽、飞凡等在电动车市场同样举步维艰;威马、天际则越来越落寞。

另外还有一些没上榜的品牌,如凌宝、云度等,还有在中国市场存在感越来越低的法系车和韩系车,基本上很难对其他新能源品牌构成威胁,所以我们也没有将他们列入榜单之中。

毕竟,一线品牌在占据了一定领先地位后,就会具备更多向前的优势,弱势品牌不出“奇招”难以撬动前者地位。2022年一些销量大幅增长的二线品牌基本上都是以价换量,不过这并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可以预料,未来的竞争,仍然将会非常激烈。但正如朱华荣所说,倒下的品牌会留出更多市场空间,让活着的品牌发展更有余地。新能源市场也必定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