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过百家汽车品牌,主流不过十个,这就是为何不推荐小众汽车品牌

C家车探 | 2022-03-16

24111

随着时间推移,国内的汽车品牌,似乎正朝着某位车企大佬预测的一样,开始越来越少了。

当然,这里说的少,可能不是指品牌量减少,而是我们能看到、能想到、都知道的品牌开始越来越少,简单来说,就是主流品牌正在逐渐形成,而其余的都逐渐成了小众品牌。

假设你现在要买台车,如果要买豪华品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BBA,然后考虑过后发现凯迪拉克、沃尔沃、捷豹路虎好像更划算,但是基本都不会想到还有讴歌、英菲尼迪、林肯这样的边缘品牌,像讴歌就已经传出要退出中国市场了,照此来看英菲尼迪也差不了太多了。

如果你要买合资品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众、丰田、本田、别克或者是日产,然后才会想到原来还有标致、雪铁龙、福特、马自达,可是大部分最后还是买了大众、丰田。到最后可能都没想起来还有菲亚特、DS、Jeep、雷诺什么的,而其中雷诺已经走了,DS、Jeep已经徘徊在退市边缘。

如果你要买的是自主品牌,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长安、吉利和比亚迪,然后才是传祺、名爵、荣威什么的,可能你根本想都不会想到还有猎豹、斯威、中华等还在买车,更不用提已经倒闭的北汽幻速、众泰什么的品牌了。

当然,有些时候也因地域不同而选择不同,但总体来说,如今在你选购一辆汽车的时候,备选品牌不会超过7个,最终也基本在3个品牌里选择入手。

从整个中国市场来看,汽车品牌确实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生产且在售的汽车品牌(含新能源品牌)已经超过了200个,而其中大部分是非知名品牌,其中更有很多产品没有做过标准的安全测试。

反观全球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品牌可以说是最多的,这也是因为中国本身市场体量巨大,加上经济发展迅速,对私家车的需求快速增长,已经连续保持了十多年的全球第一位置。

特别是在2008年~2018年之间,国内汽车需求暴涨的十年,只要你是个汽车品牌,能造一台常规车型出来,就会有市场,更不用提上市后在资本市场圈钱的收益了。

加上在在此期间,政策对发展汽车行业放得非常宽,几乎可以说没有太多限制,只要你有资本能拿到资质,就允许造车,所以在此期间出现了非常多新品牌,而像现在我们看到的新势力品牌中的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都是在这个时间段诞生的新能源品牌,斯威、众泰、宝沃等则是传统燃油车品牌。只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新生的新能源品牌发展越来越好,而仅仅吃上传统燃油车尾部红利的新品牌则大部分已经被市场所淘汰。

2019年,时任长安汽车总裁的朱荣华在广州车展表示未来中国车企将只剩5~6家。在此之前,李书福也曾说过,未来我国的自主品牌将只剩2~3家。

或许在当时新品牌频繁出现的年代,对于这样大胆的预测,很多人觉得太过冒进,毕竟当时就连宝沃这家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品牌被福田在中国复活后都能年销几万台,谁看了不眼红?

可时至今日,或者这两位车企大佬的预言真的要成真了,也许并不是真的只剩下几个品牌,而是在每个类别中,主流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品牌。例如豪华品牌就BBA+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合资品牌就德国大众、日系三强和美系别克;自主品牌就长城、长安+吉利,还有一个比亚迪;新能源品牌无疑就是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只是从目前来说新能源品牌的变数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剩下的边缘品牌未来将何去何从呢?

首先,代工厂可能是大部分边缘品牌的出路,例如江淮,不光是代工蔚来汽车,以后和大众合作的品牌从本质上来说不也是代工厂角色吗?

其次就是出售生产资质,特别是燃油车生产资质,现在已经没有新批的燃油车生产资质了,所以即便众泰已经破产,但手上的资质和设备还在,就还能回一波血。而像力帆已经被理想汽车拿下,开始生产理想汽车了。

最后当然就是被收购了,头部车企要继续发展壮大,在完全新建工厂和收购完整生产线之间,肯定更愿意选择后者,所以未来国内汽车品牌变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主流品牌吞并边缘品牌,例如前不久长城汽车接手众泰临沂工厂,又例如已有传闻奇瑞商用或将收购东南汽车。

再不济也可以卖地卖房回家养老,看看海马汽车,这几年卖房挣的钱可比卖车多多了。

来看到北美市场,比中国发展早很多,但从目前来看,整个北美市场的汽车品牌却远少于中国,主流的就是通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几家,几乎包含了我们所知的大部分美系汽车品牌,而近年来听闻最多的便是特斯拉这个新能源品牌罢了。

这与现在的中国汽车品牌很像,随着股资比开放,很多合资车企已经开始了股份的转让,其中大部分都开始由外资开始占主导,例如华晨宝马现在基本就是由BMW公司主导,而东风悦达起亚中的东风集团也在去年正式推出合资,原本今年悦达的增持计划也在上周叫停,也就是说起亚有望成为最大话事人。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股份增持从而成为合资品牌的主要持股人,如此一来,自主品牌就更需要靠自己来赢得市场份额了。

就现在来看,中国汽车品牌中,长安汽车旗下的自主品牌销量已经连续多年占主导,而吉利和长城并未选择合资,销量已连续多年过百万,比亚迪则是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同时向丰田等品牌反向输出技术,并作为多家外资品牌的电池供应商。

路线不同,但结果都是这些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有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尚无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品牌,在今后的洗牌中将更加难以生存下去。

所以国内汽车品牌洗牌基本已经半只脚踏入最后阶段了,谁手上有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与外资品牌竞争中成为未来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集团之一,那么你认为哪几个品牌有希望呢?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1)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