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35年:从保定的长城到中国的长城再到世界的长城!
燃擎频道 | 07-07
20073
如果不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社交媒体平台中说出“长城汽车35岁了”这句话,相信大多人都不会感受到,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的长城汽车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
但是,魏建军没有针对过去35年“长城高光时刻”多说一个字,倒是在视频中宣告,将在今年7月揭开未来五年战略画卷。
事实上,回望长城汽车35载风雨征程,其发展轨迹赫然镌刻着“守正出新”的深邃辩证法。
即,以技术积淀为根基之“守”,以战略突破为发展之“新”,在坚守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锻造民族汽车品牌脊梁。
所以,与其说魏建军的视频是一场庆典宣言,不如说是一声厚重积累后的创新号角。
01
从逻辑上看,我们应当从长城汽车的“守正”谈起。
众所周知,35年前,长城汽车是从保定一间改装车间蹒跚起步。
所谓改装,直白讲,就是需要玩技术。
所以,长城汽车的开局,便已将技术的基因融入血脉。
后来证明,在汽车产业起伏跌宕的周期中,许多同行因短期利益而缩减研发投入,最终退出行业竞争序列,比如众泰汽车。
而长城汽车正是因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技术主航道,才历久弥新。
其中不乏经典案例。
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行业陷入寒意与迷茫。
长城汽车却展现出令人敬畏的战略定力,非但未削减研发,反而逆势加码,加速新车型与新动力技术的孵化进程。
2009年,长城汽车4款车型通过“欧盟整车型式认证”,这是我国首家通过欧盟整车型式认证的汽车自主品牌。
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2005-2010),长城汽车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高达26.5亿元,其中用于产品研发11亿元,用于设施研发15.5亿元。并已经拥有5000余人的研发团队。
当危机阴霾散去,市场曙光重现,长城凭借前瞻布局的产品矩阵与领先技术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势上扬。哈弗H6则成为那一时期最著名的产品代表与市场先锋。
技术长跑者,长城汽车的韧性由此可见一斑。
而今,仅仅站在传统造车范畴来看,长城汽车完全实现了三大领域的头部化。
动力核心的自立自强。
2025年上海车展上,长城自主研发的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正式亮相,一举终结了海外品牌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垄断,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如果加上之前代号6Z30的3.0T V6涡轮增压发动机,多次获奖的GW4N20发动机,以及采用了先进的CVV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1.5T发动机。长城汽车已经搭建了全自研发动机矩阵。
变速箱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同步。
长城汽车的自研变速器从早期的5MT、6MT、AMT、6AT以及6DCT一路走来。
到2018年,7DCT将成为哈弗自动挡车型的主力,再到9AT变速器实力斩获2023年“世界十佳变速器”荣誉称号。
而今,长城汽车最新的变速器技术演进为横置9DCT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以及纵置9AT自动变速器,二者均搭载于不同车型。
2025年4月,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横置9DCT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再次荣获“世界十佳变速器”称号。
为追求卓越驾乘体验的底盘技术。
长城汽车的底盘调教技术以越野性能和智能调校著称,尤其在专业越野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其中,四轮独立悬架技术,兼顾城市道路的舒适性和越野场景的支撑性,通过不同场景下动态调节提升操控稳定性;
空气弹簧+电磁减震器的应用,可根据路况自动调节车身高度,优化越野时的通过性和城市行驶的平顺性;
而智能四驱系统的介入之后,在支持两驱、智能四驱、高速四驱、低速四驱四种模式切换的前提下,全面适配全地形场景,脱困能力尤其突出。
在2024年“中国十佳底盘”评选中,坦克700 Hi4-T 和山海炮分别获得2024中国十佳底盘“最佳越野”及“皮卡先锋奖”。
事实上,总是有一些人在质疑,在全面电动化的国内市场,深研这些传统技术还有价值和意义吗?
当奥迪CEO高德诺宣布取消2033年停售燃油车的目标,一场席卷全球汽车工业的战略调整就此拉开序幕。
奔驰紧随其后,将2030年纯电销售目标拦腰斩半至50%;唯有宝马CEO齐普策始终清醒:“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
如此看来,就算我们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不做任何判断,有一点也完全可以确认:只要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车制造企业,就不应该放弃对燃油车的研发与投入。
而长城汽车现拥有全球用户超1500万,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累计海外销量突破200万辆。它的技术选择毋庸置疑。
03
回到魏建军的视频预告中来。
魏建军说到的“七月盛事”当然不会是锣鼓喧天所谓的周年庆典,而是即将打开的未来五年的战略画卷,其本质是长城汽车站在35载深厚积淀之上,以非凡勇气开启新一轮系统性创新的宣言。
这标志着长城汽车将要直面一次承前启后的战略升华。
首先是技术平台革命。
“一车多动力”的颠覆性融合概念,进入到长城汽车的研发体系中来了。
即将揭幕的长城全新平台,打破了传统动力形式的壁垒,颠覆性地实现了纯电(EV)、插电混动(PHEV)、油电混动(HEV)、传统燃油以及氢燃料电池五大动力形式的兼容共生。
这种“一车多动力”的底层架构创新,为长城汽车应对未来复杂多元的市场需求、最大化利用技术储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堪称面向碳中和时代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其次是欧拉焕新。
欧拉换新的本质是纯电先锋的战略升维。欧拉品牌沉寂两年后的强势回归,并由技术元勋吕文斌掌舵,绝非孤立事件。
其背后是长城汽车对纯电赛道认知的深度刷新与资源重配。
根据长城汽车年中经销商大会披露信息,欧拉已规划4款全新车型,渠道独立运营,并计划在年内将终端门店扩展至400家规模,剑指国内外市场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
这系列雷霆动作,清晰勾勒出长城汽车将欧拉打造为纯电主流市场核心力量的战略雄心。
最后则是品牌矩阵协同出击。
透过今年6月18日召开的2024股东大会释放的信号,长城五大品牌(哈弗、魏牌、坦克、长城皮卡、欧拉)的未来路径已然清晰:
坦克品牌携硬派豪华基因强势“破圈”进军城市SUV;
魏牌依托全新高山、蓝山夯实高端新能源地位;
哈弗持续围绕用户需求推陈出新;
长城皮卡则继续巩固其难以撼动的王者地位;
欧拉强势回归主流纯电市场。
五大品牌如同五支利箭,在各自赛道精准发力,形成强大的集团协同作战能力。
所以,我们不妨将长城汽车的“七月盛典”看作是其35载正当时的二次创业原点。
此时,作为长城汽车始创人的魏建军更像是一位站在技术高原之上的瞭望者与规划师,以35年的深厚沉淀为基座,酝酿已久的更为激烈的新一轮创新竞逐已蓄势待发。
不难发现,长城汽车35年的发展历程,为喧嚣浮躁的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清晰诠释了一条穿越周期、基业长青的“大道”与“正道”。
长城汽车的崛起绝非依赖资本闪电战或营销奇招,其核心密码在于对“技术长期主义”数十年如一日的偏执坚守。
无论行业顺逆、风向如何流转,对核心技术的持续高强度投入始终是其不可动摇的底线。
大道至简。
长城汽车的成功路径并非高不可攀的玄学,其核心逻辑清晰且具备极强的可复制性:以持续且聚焦的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为根基(守正)→ 以前瞻视野布局未来技术方向并勇于进行架构性革新(出新)→ 依托技术优势打造差异化产品竞争力 → 以强大产品力穿透市场周期,赢取持续增长。
这条路径摈弃了机会主义与短期博弈,回归制造业本质,强调苦练内功与战略耐性,为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全球制造业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蓝本”。
所以,长城汽车走过的路和未来要走的路,可复制,值得推崇,更值得认可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