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车市回暖不代表“拐点”到来,销量下滑风险依然在

播报 | 2020-06-03

66081

4月,产销实现双双正增长,销量结束连续21个月的下滑,似乎让汽车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回暖。4月的增长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车市就此反弹、迎来持续增长的拐点?此轮回暖又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拷问着本就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性下滑,又在受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的国内汽车业。

结束“21连降”不等于彻底回暖

不可否认,在4月出现整体回暖迹象的背后,仍潜伏着诸多隐性压力。这些压力,容不得盲目乐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43.5%,同比分别增长2.3%4.4%。尽管单月产销实现增长,但依然未能扭转今年前4个月整体产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30%的局面。除商用车独领风骚实现增长外,包括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以及自主品牌汽车在内的多个细分领域依然呈现产销下滑的状态,因此需要冷静面对4月结束的“21连降”。换言之,4月单月实现产销增长并不等于汽车业彻底回暖。

日前,中汽协对全年国内汽车产销给出的预测是:乐观估计降幅15%,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全年汽车产销量将出现25%的下滑。

数据显示,4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1.4万辆和53.4万辆,同比增长31.3%31.6%,尤其是重型货车销量增长明显。

商用车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火车头”,更多地是投资和政策的带动。中汽协顾问杜芳慈表示,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商用车市场成为带动汽车市场整体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因素,直接说明目前国内车市出现回暖迹象投资的拉动力大于消费和出口。

受疫情影响,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下滑,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信心,对汽车消费增长直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为提振消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出口方面,受全球疫情影响,不可控因素很多很复杂,恢复增长并非单凭一己之力就可实现;与消费和出口相比,投资的拉动是政府相对最便于操作的,见效也是最立竿见影的,因此近期多个投资项目的同时开工直接拉动了商用车市场的增长。

乘用车产销的增降,一定程度上是消费拉动型增长的“晴雨表”。但目前来看,乘用车市场真正实现回暖尚需时日。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从4月乘用车与商用车的产销数据差异看,当前汽车的私人消费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以私人消费为主的乘用车市场的回暖迹象和增速并不明显,当前国内汽车消费仍处于“非常态”。

为了提振消费,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举措。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除了扩大投资之外,将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以此来达到提振消费的目的。杜芳慈表示,今年以来,陆续惠及到提振汽车消费的系列政策也已相继落地,这些刺激政策能否奏效,消费信心的增强十分重要,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稳定有保障,是增强消费信心、提振汽车消费的关键因素。

新能源汽车一筹莫展,“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树”

去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首现负增长,下滑态势一直持续到年底;对此,中汽协曾下调去年全年产销目标,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陷入低迷。

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6.5%1~4月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4.8%43.3%,成为“领降头号人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失速,成为隐藏在整体市场增长下的隐忧。

从国家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减免购置税2年,到降低补贴退坡幅度,备受政策呵护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何依旧“不争气”?在政策的庇护下,国内新能源汽车按照被规划好的路线实现快速成长,但实际上这也客观造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抗压性并不强。本就不成熟的市场加上疫情的影响,一下就暴露了短板,显得很脆弱。

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步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切换,市场的波动也被视为是切换过程中所必经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政策的依赖已经或多或少有了惯性。而一定程度上因政策而激发出的所谓市场潜力,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正暴露出孱弱的一面。

外资品牌的发力,也使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分化。市场分化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其中中端市场随着合资企业的发力,竞争将更激烈,对此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做好长期处于守势的准备。在低端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目前新能源汽车还是一片“蓝海”,有望成为自主车企新能源汽车再度发力的“根据地”。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这种增长在自主品牌车企中并不普遍,也就是说降多增少仍是主流。其中一些自主品牌车企正在加速边缘,比如,众泰汽车4月销量为零, 1~4月累计销量仅为3573辆,同比下滑94%以上;此外,江西大乘、北汽银翔1~4月销量同比下滑均在70%以上,围绕自主品牌车企倒闭、关停等负面消息层出不穷。

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加剧市场的两极分化,加快优胜劣汰的速度,汽车业也将迎来更大力度的结构调整。也有观点认为,这种分化,正是调整和淘汰的开始,“阵痛”过后,具备真功夫的自主品牌车企将脱颖而出。未来的竞争格局,参与者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优越佳。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