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青铜报告 | 谁正在“杀死”燃油车?(上)

青铜科技 | 2022-05-06

39853

编者按 针对当前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以及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面临的挑战,青铜科技出品《青铜报告》,旨在对新能源汽车赛道智能、科技、技术与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度挖掘,解答从业者在生产经营中的困惑,探寻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

2022年第3期,我们聚焦“禁燃”话题,以下为本期《青铜报告》的部分精选内容。

2022年4月3日,比亚迪发布关于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的说明。比亚迪宣布,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比亚迪汽车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青铜科技认为,比亚迪选择在此时宣布“禁燃”,主要原因就是“时机到了”。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开始强势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零售达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市场的部分替代效应。

在新能源市场快速崛起的时候,基于先前的技术储备和成熟供应链体系,比亚迪是能够最快响应行业发展趋势,也是最快吃到新能源市场红利的车企。

2020年,比亚迪乘用车总销量为416337辆,其中新能源销量为179054辆,同比增长157.5%。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总销量为730093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其中,EV车型累计销售320810辆,PHEV车型累计销售272935辆。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比亚迪正是在2021年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的大势下乘风而起,从而一飞冲天。

2021年之前,比亚迪电动车的体量还不及燃油车;2021年开始,比亚迪的EV车型和PHEV车型开始高速增长,迅速把燃油车甩在身后。

今年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6042辆,同比增长313.22%。1-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92371辆,同比增长387.94%。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2022年面临的依然是交付问题,累计待交付订单超4万台,2022年保守估计销量将达150万台,如果供应链允许,可能冲高到200万台。

所以,比亚迪停售燃油车是水到渠成的事,不仅可为供不应求的新能源车需求让出产能和供应链资源,也可借此摆脱较低售价的燃油车对公司汽车品牌升级的影响,通过更高价值的新能源汽车助力品牌向上。

需要清楚的是,比亚迪“禁燃”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独特性,在品牌认知以及技术、生产制造和供应链体系方面都准备充足,其他传统汽车企业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事实上,相比欧洲市场,中国(海南除外)并未从政策层面明确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不建议制定禁燃时间表,而是建议所有燃油车进行混动化,以降低中国汽车综合能耗,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承诺。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表示:“中国不应禁售燃油车,但要全面电驱化。”

青铜科技认为,政策一刀切未必能让新能源汽车更为健康、快速的发展,曾经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新能源汽车产业想要良性发展,应该在市场大环境下与燃油车公平竞争,让消费者自己做出选择。

就目前来看,仍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倾向选择燃油车。现在还远不到新能源汽车完全取代燃油车的时候。北方冬天寒冷的天气、动力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覆盖、以及废旧电池处理和火力发电带来的碳排放等问题,都是需要解决或是有提升的空间。更为现实的是,当前很多车企仍旧要依靠燃油车盈利。

新能源汽车完全替代燃油车仍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渡期内,还是要依靠市场自身调节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当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体验和经济性到达足够程度,“禁燃”也就自然而然了。

本期报告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比亚迪率先“禁燃”,会给行业带来什么连锁反应?

2、“禁燃”的时机成熟了吗?

3、“禁燃”等于“电动化转型成功”吗?

4、用户准备放弃燃油车了吗?

一、比亚迪为何能率先“禁燃”?

1.非典型车企,四大业务支撑企业发展

1995年2月,比亚迪正式成立,起家业务为镉镍电池,后续拓展至锂离子电池;2003年,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收购秦川汽车进军汽车行业;2005年,推出首款车型比亚迪F3;2008年,比亚迪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首款车型F3DM正式上市;2010年,比亚迪正式进军光伏领域;2016年,比亚迪进一步落实“绿色出行”的理念,通过云轨产品拓展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此,比亚迪形成了电子、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四大产业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在各项业务稳步推进下,比亚迪近些年营收实现高速增长。根据比亚迪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比亚迪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2015年到2021年,比亚迪营收从800亿元增长至2161亿元,这主要得益于汽车业务的增长。

汽车业务是比亚迪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业务板块。从营收端看,汽车业务占公司营收的一半左右。从净利润角度看,除了疫情影响的2020年,汽车业务占公司净利润的一半以上。

2021年,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864.54亿元,同比增长43.99%;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164.71亿元,同比增长36.27%。三大业务占本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04%、40.00%和7.62%。其他业务收入约人民币7274.93万元,占总收入比重0.34%。

从比亚迪2021年年度报告来看,其研发投入涉及面广泛。其中,刀片电池技术、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能够大度提升公司盈利能力;DiLink 4.0(5G)也可在交车后持续为用户提供服务,延长公司价值链。

比亚迪表示,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同比实现迅猛增长,带动盈利大幅改善,并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压力。

根据比亚迪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比亚迪Q1营业总收入达到668.25亿元,同比增长63.02%;营业利润为10.61亿元,同比增长6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

业务1:汽车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销量节节攀升。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7.1%,年内增长近8%,销量遥遥领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并稳居全球前列,全系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坚持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共同发展,“两条腿、齐步走”的战略定力和技术实力,并通过加大技术创新与迭代,实现了DM-i超级混动、刀片电池和e平台3.0技术共同发力。

为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比亚迪于2021年11月正式发布海洋网。其产品包含两大序列:搭载纯电e平台3.0最新技术的海洋生物系列以及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军舰系列。

业务2:新能源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拥有电池、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产品及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遍及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新能源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

业务3:电子

在电子领域,比亚迪专注于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医疗健康等,提供产品研发、创新材料、零组件、整机制造等一站式服务。

目前,比亚迪是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提供精密金属、玻璃、陶瓷、塑胶等全系列手机结构件及整机设计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业务4:轨道交通

2016年以来,比亚迪陆续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运量“云轨”和低运量“云巴”,填补轨道交通技术和产业空白,为全球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提供有效方案。

目前,比亚迪轨道交通产品已落地中国银川、重庆,巴西圣保罗、萨尔瓦多等海内外诸多城市,为乘客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2.技术起家,全产业链布局

自开始造车以来,比亚迪便自产自研核心零部件以及三电系统。目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全产业链布局,贯穿上、中、下游,业务范围从电池原材料、三电系统、整车设计制造,再到电池回收和汽车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动力电池领域

比亚迪是国内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国内月度装机量仅次于龙头企业宁德时代。2021年,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市场份额8.8%,占中国市场份额16.2%。

比亚迪在电池领域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具备动力电池完整的研发及生产体系,包括矿产资源开发、材料研发制造、工艺研发、电芯研发制造、BMS研发制造、模组研发制造、电池包开发制造、梯级利用回收。

比亚迪从源头上布局锂资源,在青海、深圳、西安、重庆、长沙、贵阳等地建立了锂电池工厂,中国锂储量丰富,青海盐湖锂资源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长期来看随开采技术进步,资源优势明显。

同时,比亚迪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以基础材料研发为基石,以电池性能为中心,以创新技术为导向,进行全方位研发布局;在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电解液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半导体业务

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产品为IGBT、SiC器件、MCU、CMOS图像传感器、LED光源及显示等,应用于汽车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影像系统、照明系统等领域。此外,相关产品也将应用于工业、家电、新能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IGBT是新能源汽车中重要的半导体元件,不仅可以直接控制车辆的动力性能,在车载充电器、车载高压辅助控制器以及充电桩中也起着核心作用。

比亚迪微电子从2005年开始研发IGBT芯片,于2008年建立6英寸晶圆生产线,到2009年取得核心技术突破,现已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够实现车规级IGBT量产装车的IDM厂商,产业链覆盖IGBT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以及装车测试的全流程。

智能网联领域

在智能网联领域,比亚迪很早就开始了探索。2008年6月,比亚迪在F6上推出了第一款多媒体系统;2009年,推出第一款电车钥匙系统;2011年,比亚迪云服务实现了远程空调、远程开车门等功能;2013年;研发安卓系统车机平台;2018年4月,推出兼容手机生态的DiLink;2020年3月,推出全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首搭车型为比亚迪汉。

3.时势造英雄,收割科技变革红利

随着技术、产品的快速迭代,新能源汽车在性能、造型、噪音、加速、平顺性、智能化、使用成本等方面全面超越了传统燃油车,价格也开始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产业驱动力持续增强。

如果说10年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靠政策驱动;3-5年前,行业发展是“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那么当前市场驱动已经占到了70%,政策驱动占比30%。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市场开启了高速增长。究其原因,得益于更多主流车企加速推出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态度逐渐从根源上发生了转变。

以前,人们不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不外乎:价格贵、不安全、跑不远、充电难。现在,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动力电池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基于前瞻的战略布局和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比亚迪成为这场科技变革中最先受益的汽车企业。

4.掌控核心部件话语权

燃油车时代,汽车的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整车厂凭借自研的三大件领域核心技术来保证整车性能的领先优势,构建核心技术壁垒,造好车的门槛很高。

到了电动车时代,汽车三大件变为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相比燃油车,三电系统可以采用外购方式,整车厂无法再通过三大件构建技术壁垒,因此造车门槛有所降低。

需要明确的是,虽说汽车的竞争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智能化的发展基于电动化,且电动车核心技术的壁垒将在汽车发展的下半场持续发生作用。

三电核心技术及其集成创新需要长时间积累与进化,其它长期以纯燃油车产品为主导的车企在三电方面的专业积累和规模化制造能力目前尚难与比亚迪匹敌。

比亚迪是全球率先同时拥有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车企。在此基础上,比亚迪建立了汽车领域的三大王牌:刀片电池、e平台3.0和DM混动。

王牌1:刀片电池

比亚迪是整车厂中唯一一家掌握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和量产经验的厂商。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宣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

“超级安全”是刀片电池最大的特点,已通过针刺测试。另外,其还具有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低温、超级寿命、超级功率的超级性能。

因为刀片电池能够大大减少三元锂电池因电池安全和强度不够而增加的结构件,从而减少车辆的重量,所以刀片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虽然没有比三元锂高,但是能够达到主流三元锂电池同等的续航能力。

王牌2:e平台3.0

比亚迪e平台1.0实现了三电关键技术平台化,e平台2.0实现了关键系统平台化,通过集成式的融合创新,为纯电产品带来明显优势。历经18年的创新和迭代,e平台3.0实现了整车架构平台化,充分发挥电动化智能化优势。

e平台3.0把新能源汽车的三电、高压三合一、智能网联系统等有效地整合成了一个整体,将新能源汽车的各部分零件进行了标准化的设计,增大了车内其余可利用空间,提升了效率。

e平台3.0的推出意味着比亚迪未来车型都会以此平台为基础打造,从设计端、开发端、再到制造端,都能享受标准化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

王牌3:DM混动

当前,比亚迪是混动领域成本最低,供应链最成熟的车企。2021年1月,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正式发布。其搭载超级电混系统,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具备快、省、静、顺、绿等多重优势;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比同级别燃油车快2-3秒;在提供无限接近纯电动车驾驶体验的同时,更无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

与燃油车相比,混动车具有驾乘体验好、油耗比燃油车低30%-50%、性价比高等优势。目前,搭载上汽、吉利和比亚迪等混动专用架构的混动车型,考虑新能源免征购置税以及国家补贴之后,其入门款的终端价格已经达到与燃油车含购置税价格接近,甚至低于燃油车的高配车型的终端价格。

与市场上其他主流车企混动技术相比,比亚迪DM-i具备更高的成本优势。与国际领先车企,以及国内混动技术积淀深厚的厂商相比,DM-i混动系统在发动机热效率,电机峰值转速、电机总功率等性能指标上实现领先,并且从发动机到混动系统,再到IGBT等部件,实现全链自主研发。

综合来说,比亚迪刀片电池、功率半导体等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平台技术领先,为比亚迪后续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2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